Processing math: 100%
相關(guān)習題
 0  149334  149342  149348  149352  149358  149360  149364  149370  149372  149378  149384  149388  149390  149394  149400  149402  149408  149412  149414  149418  149420  149424  149426  149428  149429  149430  149432  149433  149434  149436  149438  149442  149444  149448  149450  149454  149460  149462  149468  149472  149474  149478  149484  149490  149492  149498  149502  149504  149510  149514  149520  149528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一傾角為30°的斜面體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光滑的斜面上有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A、B,它們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現(xiàn)對B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大小未知)使A、B均靜止在斜面上,此時彈簧的長度為l,斜面體仍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體一定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水平向左
B.彈簧原長為l-mg2k,拉力F的大小為233mg
C.彈簧原長為l+mg2k,拉力F的大小為23mg
D.斜面對兩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21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物理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下列關(guān)于自由落體運動研究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在同一地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B.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重量大小決定物體下落的快慢
C.伽利略猜想自由落體的運動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并采用斜面實驗驗證推理
D.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在比薩斜塔上完成了落體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用較粗的銅絲和鐵絲相隔較近距離插入蘋果中,制成了一個蘋果電池,現(xiàn)在用如圖甲所示器材來測定蘋果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設計好合適的電路.
(1)實驗器材有:電流表(量程1mA,內(nèi)阻不計);電壓表(量程1V,內(nèi)阻約1kΩ);滑動變阻器R1(阻值0~200Ω);滑動變阻器R2(阻值0~10kΩ),該電路中應選用滑動變阻器R2(選填“R1”或“R2”).
(2)某同學根據(jù)正確設計的電路將圖甲中實物圖連接出一部分,請將剩余部分連接起來.
(3)在該實驗中,隨電極插入的深度增大,電源電動勢不變,電源內(nèi)阻減�。ň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圖線b對應的電路中,當外電路總電阻R=2000Ω時,該電源的輸出功率P=3.20×10-4W(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些固體材料受到外力的作用后,除了產(chǎn)生形變,其電阻率也要發(fā)生變化,這種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電阻率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壓阻效率”,現(xiàn)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研究某薄板形電阻R的阻值變化范圍為幾歐到幾十歐,實驗室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選用:
電源E(3V,內(nèi)阻約為1Ω)
電壓表V1(15V,內(nèi)阻約為20kΩ)
電壓表V2(6V,內(nèi)阻r1=6kΩ)
電流表A1(0.6A,內(nèi)阻約為1Ω)
電流表A2(0.6A,內(nèi)阻r2=5Ω)
滑動變阻器R1(10Ω,額定電流0.1A)
滑動變阻器R2(20Ω,額定電流1A)
(1)應選用的器材是E、A1、A2、R2(請?zhí)畲枺?br />(2)請完成圖甲電路圖中虛框內(nèi)的部分,用相應的符號標注元件.
(3)在電阻R上加一個鉤碼,閉合開關(guān)S,記下電表A1、A2讀數(shù)分別為I1、I2,得R1=I2r2I1I2
(4)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得到不同的R1值,再用彈簧測力計測得鉤碼的重力,繪成圖象如圖乙,可得R1與所受壓力F的數(shù)值關(guān)系是R1=16-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中備有如下器材
A.干電池1節(jié)B.滑動變阻器(0~20Ω)C.滑動變阻器(0~1kΩ)
D.電壓表(0~3V,內(nèi)阻約為20kΩ) E.電流表(0~0.6A,內(nèi)阻RA=0.2Ω)
F.電流表(0~3A,內(nèi)阻約為0.01Ω)          G.開關(guān)、導線若干
(1)為的減小實驗誤差和方便操作,選擇如圖甲所示實驗電路進行實驗,其中滑動變阻器應選B,電流表應選E.(只填器材前的序號)
(2)某同學根據(jù)實驗測的電壓表的讀數(shù)U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I,畫出的U-I圖象乙如下圖所示,由圖象可得電池的電動勢為1.5V,內(nèi)電阻為1.0Ω.(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某同學設想運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電流表A的內(nèi)阻和電源(內(nèi)阻忽略不計)的電動勢實驗過程中電流表的讀數(shù)始終符合實驗要求.
(1)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他在閉合開關(guān)K1之前應該將兩個電阻箱的阻值調(diào)至最大(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閉合開關(guān)K1,將開關(guān)K2撥至1位置,調(diào)節(jié)R2使電流表A有明顯讀數(shù)Io;接著將開關(guān)K2撥至2位置,保持R2不變,調(diào)節(jié)R1,當調(diào)節(jié)R1=34.2Ω時,電流表A讀數(shù)仍為Io,則該未知電阻的阻值Rx=34.2Ω.
(2)為了測量電流表A的內(nèi)阻R4和電源(內(nèi)阻忽略不計)的電動勢E,他將R1的阻值調(diào)到R1=1.5Ω,Rx調(diào)到最大,將開關(guān)K2調(diào)至2位置,閉合開關(guān)K1;然后多次調(diào)節(jié)R2,并在表格中記錄下了各次R2的阻值和對應電流表A的讀數(shù)I;最后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他畫出了如圖2所示的圖象,根據(jù)你所學知識和題中所給字母寫出該圖象對應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1I=1ER2+R1+RAE,(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利用圖象中的數(shù)據(jù)可求得,電流表A的內(nèi)阻R4=0.5Ω,電源(內(nèi)阻忽略不計)的電動勢E=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粗糙地面上放一個傾角為α的斜面,斜面質(zhì)量為M,斜面上表面光滑,現(xiàn)將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于斜面上表面,給物體施加一個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在物體m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
(1)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和物體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2)若斜面不后退,斜面與地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至少是多大?(最大靜摩檫力與滑動摩擦力近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天花板上C點,掛一輕質(zhì)光滑滑輪O,兩側(cè)用細繩連著兩個物體A與B,物體B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均靜止.現(xiàn)將物體B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AB仍能靜止,則( �。�
A.OC繩對滑輪的拉力變大,但方向不變
B.物體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變小
C.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可能為0
D.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站在地面上,用力蹬地跳起,是因為地面對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對地面的作用力
B.把一個物體豎直向上拋出后,能繼續(xù)上升,是因為物體仍受到一個向上的推力
C.物體靜止時才有慣性,物體一開始運動,不再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也就失去了慣性
D.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獲得加速度小的物體慣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光的偏振現(xiàn)象說明光是一種縱波
B.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與物質(zhì)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
C.麥克斯韋預言并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
D.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若僅將入射光由綠光變?yōu)榧t光,則條紋間距變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