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十校2009年高考模擬考試(3月)

數(shù)學(理科)試題卷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總分為150分。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用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參考公式:

求的表面積公式                        棱柱的體積公式

                            

求的體積公式                          其中表示棱柱的低面積,表示棱柱的高。

                            棱臺的體積公式

其中表示球的半徑                  

棱錐的體積公式                       其中表示棱臺的上、下低面積,表示棱

                             臺的高。

其中表示棱錐的底面積,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表示棱錐的高                         

 

 

第I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復(fù)數(shù),則的值為

    A.0        B.-1       C.1         D.2

試題詳情

2.二項試的展開式中含有非零常數(shù)項,則正整數(shù)的最小值為

    A.10        B.3       C.7        D.5

試題詳情

3.已知成等比數(shù)列,且拋物線的頂點坐標為,則等于

試題詳情

    A.        B.         C.        D.

試題詳情

4.已知四異面直線,那么

試題詳情

   ①必存在平面,過且與平行;       ②必存在平面,過且與垂直;

試題詳情

   ③必存在平面,與都垂直;        ④必存在平面,過的距離都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試題詳情

5.為了了解某校高三學生的視力情況,隨即的抽查了該校

   100名高三學生的視力情況,得到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右

   圖,由于不慎將部分數(shù)據(jù)丟失,但知道后5組頻數(shù)和為

試題詳情

   62,設(shè)視力在4.6到4.8之間的學生數(shù)為,最大頻率為

試題詳情

   0.32,則的值

    A.64       B.54

    C.48       D.27

 

 

試題詳情

6.已知函數(shù)滿足,且時,,則的交點的個數(shù)為

    A.4         B.5          C.6           D.7

試題詳情

7.若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都是,則不等式有解的沖要條件是

試題詳情

    A.          B.有無窮多個使得

試題詳情

    C.          D.

試題詳情

8.半圓的直徑,O為圓心,是半圓上不同于的任意一點,若為半徑上的動點,則的最小值

    A.2         B.0         C.-2          D.-1

試題詳情

9.有5名同學參加唱歌、跳舞、下棋三項比賽,每項比賽至少有一人參加,其中甲同學不能參加跳舞比賽,則共有多少種參賽方案

A.112種       B.100種       C.92種      D.76種

試題詳情

10.若沿三條中位線折起能拼接成一個三棱錐,則的形狀為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確定,都有可能

 

 

第Ⅱ卷

試題詳情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yīng)位置。

11.雙曲線的離心率_________

試題詳情

12.若關(guān)于的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則

試題詳情

   的取值范圍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13.如圖,測量河對岸的塔高時,可以選與塔底在同一水平面

試題詳情

內(nèi)的兩個測點,測得.,

試題詳情

米,并在點測得塔頂的仰角為,則塔高=_________

試題詳情

14.所有棱長均為3的正三棱柱的六個頂點都在球

試題詳情

表面上,則球的表面積是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15.如圖所示的流程圖,若輸出的結(jié)果是17,則判斷框中的橫線上可以填入的最大整數(shù)為________。

試題詳情

16.在平面上,設(shè)是三角形三條邊上的高,為三   

試題詳情

角形內(nèi)任一點,到相應(yīng)三邊的距離分別為,我們可 

試題詳情

以得到結(jié)論:。把它類比到空間,寫出三棱錐    

中的類似結(jié)論_____。

試題詳情

17.已知圓的方程為是圓上的一個動點,若 

試題詳情

的垂直平分線總是被平面區(qū)域覆蓋,則實數(shù)

取值范圍是_____.

 

試題詳情

三、解答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72分,解答應(yīng)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8.(本小題滿分14分)

試題詳情

    已知函數(shù)的圖象的一部分如下圖所示。

試題詳情

(1)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

試題詳情

(2)當時,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及相應(yīng)的的值。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9.(本小題滿分14分)

試題詳情

如圖(1)在直角體型中,,,,分別是的中點,現(xiàn)將沿折起,使平面平面(如圖2),且所得到的四棱錐的正視圖、側(cè)視圖、俯視圖的面積總和為8。

試題詳情

(1)求證:平面

試題詳情

(2)求二面角的大。

試題詳情

(3)在線段上確定一點,使平面,并給出證明過程。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0.(本小題滿分14分)

試題詳情

兩個人設(shè)計,甲,乙各射擊一次中靶的概率分別是,且,是關(guān)于的方程的兩個根,若兩人各射擊5次,甲射擊5次中靶的期望是2.5。

試題詳情

(1)求的值;

(2)兩人各射擊2次,中靶至少3次就算完成目的,則完成目的的概率是多少?

(3)兩人各射擊一次,中靶至少一次就算完成目的。則完成目的的概率是多少?

 

 

 

 

 

 

 

 

 

 

 

試題詳情

21.(本小題滿分14分)

試題詳情

設(shè)拋物線的焦點為,經(jīng)過點的直線交拋物線于

試題詳情

兩點,是拋物線的準線上的一點,是坐標原點,若直線的斜率分別記為,(如圖)

試題詳情

(1)若,求拋物線的方程

試題詳情

(2)當時,求的值

 

 

 

 

 

 

 

 

 

 

 

 

 

 

試題詳情

22.(本小題滿分16分)

試題詳情

已知,直線與函數(shù)的圖像都相切,且與函數(shù)的圖像的切點的橫坐標為1。

試題詳情

(Ⅰ)求直線的方程及的值;

試題詳情

(Ⅱ)若的導(dǎo)函數(shù)),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

試題詳情

(Ⅲ)當時,比較:的大小,

 

 

 

 

 

 

 

 

 

 

 

 

 

 

 

 

 

 

 

 

 

 

 

 

試題詳情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D

B

C

A

C

B

A

二、填空題:

11.       12.         13.       14.    15.64

16.設(shè)是三棱錐四個面上的高為三棱錐內(nèi)任一點,到相應(yīng)四個面的距離分別為我們可以得到結(jié)論:

17.

 

三、解答題:

18.解:(1)由圖像知 , ,,又圖象經(jīng)過點(-1,0)

  

      

   (2)

  

     ,  

時,的最大值為,當,

 即時,  最小值為

 

19.(1)由幾何體的正視圖、側(cè)視圖、俯視圖的面積總和為8得中點,聯(lián)結(jié),分別是的中點,,E、F、F、G四點共面

平面,平面

(2)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中,, 

,即二面角的大小為

解法二: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平面

的一個法向量為

        

,又平面的法向量為(1,0,0)

(3)設(shè)

平面是線段的中點

 

20.解(1)由題意可知

  又

(2)兩類情況:共擊中3次概率

共擊中4次概率

所求概率為

(3)設(shè)事件分別表示甲、乙能擊中,互相獨立。

為所 求概率

 

21.解(1)設(shè)過拋物線的焦點的直線方程為(斜率不存在),則    得

(斜率不存在)時,則

  所求拋物線方程為

(2)設(shè)

由已知直線的斜率分別記為:,得

    

  

 

22.解:(I)依題意知:直線是函數(shù)在點(1,0)處的切線,故其斜率所以直線的方程為

又因為直線的圖像相切  所以由

   (Ⅱ)因為所以

時,  當時, 

因此,上單調(diào)遞增,在上單調(diào)遞減。

因此,當時,取得最大值

(Ⅲ)當時,,由(Ⅱ)知:當時,,即因此,有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