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489  432497  432503  432507  432513  432515  432519  432525  432527  432533  432539  432543  432545  432549  432555  432557  432563  432567  432569  432573  432575  432579  432581  432583  432584  432585  432587  432588  432589  432591  432593  432597  432599  432603  432605  432609  432615  432617  432623  432627  432629  432633  432639  432645  432647  432653  432657  432659  432665  432669  432675  432683  447090 

(三)下列各句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1.  A.欲人無惑也難矣

    B.毛先生以三寸舌,強于百萬之師

    C.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復(fù)返也

    D.句讀不知,惑之不解

    E.道之不行,已知

2.  A.雖才高于世,無驕尚之情

    B.信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C.軍驚壞都舍

    D.先王之法,經(jīng)乎上世來者也

    E.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葬焉

3.  A.當(dāng)橫行天下,漢家除殘去穢

    B.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湯武笑矣

    C.父母宗族,旨戮沒

    D.不足外人道也

    E.何以汝

試題詳情

(二)下列各組加點字,字義相同的兩項是

1.  A.直前詬虜師失

    B.自可斷來,徐徐更謂之

    C.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D.俄勻謝玄淮上

    E.造化之尤物也                                             (   )

2.  A.東郭先生將北適以

    B.哭聲直上云霄

    C.不從車乘,不操

    D.亦不敢服垢弊以

    E.理民之優(yōu)于將略                                           (   )

3.  A.一出門,裘馬世家

    B.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

    C.會賢士大夫少府趙禹衛(wèi)將軍

    D.臣請縛一人王而行

    E.求,無乃爾是與                                           (   )

試題詳情

(一)下列各組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1.  A.沛公不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取得勝利

    C.何可道也者:盡

    D.真黃山絕處:優(yōu)美的

    E.?dāng)?shù)石之重,中人不:獲勝                                    (   )

2.  A.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舉孝廉不行,連公府不就:開辟也 :同“避”,躲避

    C.其北陵,文王之所風(fēng)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不知何詞:張開                                    (   )

3.  A.天理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從:同“影”

    B.屈平既,其后秦欲伐齊:同“黜”,被罷免

    C.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也:討伐,征伐

    D.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驗應(yīng)                                    (   )

試題詳情

(一)理解虛詞用法的方法

1.全面復(fù)習(xí),掌握常見用法

文言虛詞,大多“身尊數(shù)職”,一詞多用。復(fù)習(xí)時應(yīng)對使用頻率高的虛詞的常見用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譬如“以”,可以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譯為“拿”“憑借”“依據(jù)”“按照”。如“余船以次進”中的“以”應(yīng)譯為“按照”;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譯為“由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中的“以”;也可以表示行為動作的對象,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帶領(lǐng)”,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中的“以”。“以”還可以用作連詞,用法與“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轉(zhuǎn)折!耙浴弊鬟B詞時,還可以表示目的關(guān)系,譯為“來”“用來”“以致”等,如“作《師說》以貽之”中的“以”,譯為“用來”;還可以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中的“以”可譯為“因為”。

只有通過全面復(fù)習(xí),掌握其常見用法,考試時才能結(jié)合語境作辨別。

2.根據(jù)語境,辨明具體用法

掌握文言虛詞的常見用法是基礎(chǔ),根據(jù)具體語境作辨別是能力。根據(jù)語境,先要分析語境,分析具體的上下文,找出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方能辨別其用法。還是用“以”作例子來說明。“不愈于養(yǎng)以遺患乎”一句中,“愈”通“逾”,超過,勝過,“養(yǎng)”養(yǎng)蝗蟲,放縱蝗蟲“遺患”表示結(jié)果,據(jù)此可知“以”是連詞,當(dāng)譯為“以致”!肮蕿橹f,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根據(jù)“以”前后的意義關(guān)系可以認定,句中的“以”是連詞,可譯為“用來”!肮逻`蹇叔,此辱二三子”,“辱二三子”的意思是:使你們遭受羞辱,根據(jù)前后的意義關(guān)系,可以認定句中的“以”是連詞,可譯為“以致”、“因而”。

試題詳情

(二)理解實詞應(yīng)注意的問題

1.注意詞的古今義

文言實詞,有的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這兩類詞都可以不去管它,重點應(yīng)放在古今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別的實詞上。如“食已與與如也”的“已”今作“已經(jīng)”,這里是“罷”“完”的意思;如“偷”,古義有茍且、馬虎、刻薄等意,今為偷竊。理解時不能不辨古今差別而隨便地以今義釋古義。

2.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

文言以單音詞居多,漢語以雙音詞居多。不要把兩個連用的單音詞誤判白話文中的雙音詞,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說”能“悅”,“諭”通“喻“。因此,理解時不要誤把通假字作為本字。如 “以身徇國” ,“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來,就會解錯。

4.注意偏義復(fù)詞現(xiàn)象

所謂偏義復(fù)詞,京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的詞,其中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只作陪襯,如《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義,“公姥”只有“姥”的意義,“父兄”只有“兄”的意義。如果不解依據(jù)上下文看出它們是“偏義”,就會理解錯誤。

5.要注意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在文言中是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應(yīng)根據(jù)具體語境作辨別。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中的“舉”是“全”的意思(與“獨”相對);“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中的“舉”,根據(jù)前后文,應(yīng)解釋“攻取”。

試題詳情

(一)理解常見實詞的方法

1.根據(jù)語句間比照、映襯關(guān)系來理解

例1: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dāng)矜憐,有偏宏者,雖然以厚之,更所以之。

在這段文字中,“頑魯者亦當(dāng)矜憐”與“賢俟者自可賞愛”兩句構(gòu)成反義相對關(guān)系,“頑魯者”與“賢俊者”也是反義相對關(guān)系,“賢俊”是同義復(fù)詞,意為“賢良聰明”,與之相反的“頑魯”也當(dāng)是同義復(fù)詞,應(yīng)該解釋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釋為“愚笨而魯莽”或“頑皮而愚蠢”!白钥少p愛”與“亦當(dāng)矜憐”表述的是對兩者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它們之間不是相反的關(guān)系,“賞愛”是兩個詞,意為“贊揚寵愛”,“矜憫”也是兩個詞,意為“同情憐憫”。最后兩句“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一是說主觀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動詞用,“禍”也應(yīng)是動詞,即造成災(zāi)禍。

2.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作推斷

例2:①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解先入關(guān)破泰

    ②視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似良

    ③日以盡矣,荊卿豈無哉?

    ④久之,目似瞑,暇甚

    本例四句皆來之課本,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①的“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詞語,應(yīng)解釋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語,為名詞,句④的“意”用法與此相同,聯(lián)系前文,可知應(yīng)解釋為“樣子”;句③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yīng)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3.根據(jù)前后述說的內(nèi)容作推斷

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書抵幕府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據(jù)“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謫”,“又

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句②的“抵”是多義詞,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理解文言實詞的基本原則是依據(jù)語境,即上下文。上列三點,,只是把這“語境”具體化。

試題詳情

10.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