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產(chǎn)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兩組同學分別用A、B兩種方法測定它的組成,得到兩組數(shù)據(jù),如圖、表所示,實驗過程中氣體均全部吸收.
燃燒有機物的質量實驗方法實驗前后(1)~(4)裝置質量
實驗前實驗后
甲組3.2gA(1)150g(1)154.6g
(2)150g(2)153.4g
乙組3.2gB(3)150g(3)153.6g
(4)150g(4)154.4g
(1)上述A、B兩種方法設計合理的是
 

(2)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
 

(3)分析數(shù)據(jù):A、B兩種方法中NaOH溶液質量增加較大的是
 
(A或B),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
專題:科學探究
分析:(1)根據(jù)實驗裝置的作用分析解答:通過濃硫酸質量的增加測定生成水的質量,依據(jù)氫氧化鈉質量的增加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氣體從溶液中出來要帶部分水蒸氣,故要排除水蒸氣的干擾,須先通過濃硫酸,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2)濃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氣使氣體干燥;
(3)據(jù)濃硫酸質量的增加量是生成水的質量,根據(jù)氫氧化鈉的質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氣體從溶液中出來要帶部分水蒸氣,水蒸氣通過液體也可能會被部分吸收,據(jù)此作答.
解答:解:
(1)通過濃硫酸質量的增加測定生成水的質量,依據(jù)氫氧化鈉質量的增加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氣體從溶液中出來要帶部分水蒸氣,故要排除水蒸氣的干擾,須先通過濃硫酸,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選擇B方法;
(2)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
(3)結合(1)中分析,讀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A、B兩種方法中NaOH溶液質量增加較大的是A,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A方法中NaOH溶液吸收了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蒸氣,而B方法中NaOH溶液吸收的只有原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而沒有水蒸氣;
故答案為:
(1)A;
(2)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
(3)A;A方法中NaOH溶液吸收了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蒸氣,而B方法中NaOH溶液吸收的只有原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而沒有水蒸氣.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濃硫酸質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水的質量,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要測定水的質量須先通過濃硫酸,并能據(jù)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相關的分析和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硝酸鎂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中曲線a、b是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
試根據(jù)圖象回答:
(1)t4℃時,A、B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A
 
B.t2℃時,飽和溶液中A物質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A%)和B物質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B%)的大小關系是:A%
 
B%.
(2)t1℃時,一定質量的A、B分別溶解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若保持溶劑質量不變;升高溫度到t3℃時,分別加入A、B物質,重新使兩溶液都達到飽和,其中加入溶質量大的是
 

(3)為了從混有少量A的物質B中提取較純凈的B,可采用
 
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種治理的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用氨氣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空氣液化
C、干冰氣化D、鐵器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兩物質(均不含結晶水)分別溶于水,它們各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
 
克;(保留1位小數(shù))
(2)現(xiàn)取80克A、50克B分別溶于t2℃的100克水后,再冷卻至t1℃,則t1℃時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A
 
B:( 選填“>”、“=”、或“<”)
(3)在高于t1℃時,如果A的熱飽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一般可用
 
方法使A結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汞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質量分數(shù)為20%的100g碳酸鈉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則取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相同數(shù)目的水分子和硫酸分子,它們具有相同數(shù)目的( 。
A、氫氣B、氫原子
C、氫分子D、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