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5639  35647  35653  35657  35663  35665  35669  35675  35677  35683  35689  35693  35695  35699  35705  35707  35713  35717  35719  35723  35725  35729  35731  35733  35734  35735  35737  35738  35739  35741  35743  35747  35749  35753  35755  35759  35765  35767  35773  35777  35779  35783  35789  35795  35797  35803  35807  35809  35815  35819  35825  35833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2?虹口區(qū)二模)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兩種氣體分別是CO和CO2,試用兩種方法加以鑒別,寫出操作、現(xiàn)象及結論.
(1)
分別點燃兩種氣體,能燃燒的是CO,不能燃燒的是CO2
分別點燃兩種氣體,能燃燒的是CO,不能燃燒的是CO2

(2)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無現(xiàn)象的是CO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無現(xiàn)象的是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2?農(nóng)安縣模擬)有一種無色氣體,它可能是由N2、H2、CO、CO2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的,按圖示操作,現(xiàn)象: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②干冷燒杯壁上沒有出現(xiàn)水珠.
分析:此氣體中一定有
CO2、CO
CO2、CO
、一定沒有
H2
H2
可能有
N2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盛放石灰水的瓶壁常形成一層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它是
碳酸鈣
碳酸鈣
,用
稀鹽酸
稀鹽酸
(填名稱)可以除去這種固體,然后用蒸餾水沖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CO2可以滅火,但燃著的鎂條卻可以在CO2中繼續(xù)燃燒,生成氧化鎂并析出碳的小顆粒,這個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2Mg+CO2
 點燃 
.
 
2MgO+C
2Mg+CO2
 點燃 
.
 
2MgO+C
,
從這個反應你可以得到的啟示是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會產(chǎn)生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若繼續(xù)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設想.
(1)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
化石燃料的燃燒
化石燃料的燃燒
;
(2)為了防止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繼續(xù)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是
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
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
;②
大力植樹造林
大力植樹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按題意從O2、H2、CO2、CO、N2中選擇適宜的化學式,填空:
①最輕的氣體是
H2
H2

②可燃的氣態(tài)單質(zhì)是
H2
H2

③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
O2
O2

④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N2
N2

⑤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CO2
CO2
⑥干冰是
CO2
CO2

⑦吸煙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是
CO
CO

⑧可滅火的氣體是
CO2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初三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用軟塑料瓶收集了一瓶氣體,在其中注入
13
體積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現(xiàn)象是
軟塑料瓶變癟了
軟塑料瓶變癟了
,此現(xiàn)象說明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塑料瓶內(nèi)壓強變小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塑料瓶內(nèi)壓強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金剛石、石墨、C60宏觀上都是
碳元素
碳元素
組成的單質(zhì),但從微觀上講,金剛石和石墨是由
碳原子
碳原子
直接構成,C60是由
C60分子
C60分子
構成的.由于金剛石和石墨中
碳原子排列
碳原子排列
不同,因而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的差異,用途也不相同.金剛石可作鉆頭是因為
硬度大
硬度大
,石墨可作電極是因為
能導電
能導電
.木炭和活性炭能用于制糖工業(yè)和防毒面具,是因為它們具有
吸附
吸附
能力.碳的單質(zhì)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寫出C60充分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
C60+60O2
 點燃 
.
 
60CO2
C60+60O2
 點燃 
.
 
60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