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是某人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的成分含量比較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氣體成分 | 氮氣 | 氧氣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氣體 |
在吸入空氣中的含量 (%)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在呼出氣體中的含位(%) | 78 | 16 | 4 | 1.1 | 0.9 |
A.人體吸入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B.從呼吸系統(tǒng)排山的代謝廢物有二氧化碳、水和氮氣等
C.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是因為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消耗了氧
D.呼出氣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是由肺泡產(chǎn)生的
【答案】C
【解析】
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這是因為吸入的氣體中的一部分氧氣在肺泡處擴散到血液里,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浇M織細胞處,在這里,組織細胞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并且產(chǎn)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椒闻萏,隨呼氣排出體外。
A、人體吸入氣體的氣體中氧氣約占21%,氮氣約占78%、二氧化碳約占0.03%,因此吸入的氣體大部分是氮氣,而不是氧氣;呼出氣體中氧氣約占16%、氮氣約占78%,二氧化碳約占4%,因此呼出的氣體中大部分是氮氣,而不是二氧化碳,錯誤。
B、氮氣不參加呼吸作用,不屬于代謝廢物,錯誤。
C、從表中可以看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這是因為外界氣體進入肺泡與血液進行了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肺泡,氧氣通過血液循環(huán)輸送到全身各處組織細胞,全身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正確。
D、全身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呼出氣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是由組織細胞產(chǎn)生的,錯誤。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按學(xué)習行為的復(fù)雜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
A. 小白鼠→蚯蚓→人→黑猩猩
B. 蚯蚓→小白鼠→人→黑猩猩
C. 小白鼠→蚯蚓→黑猩猩→人
D. 蚯蚓→小白鼠→黑猩猩→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需要設(shè)置對照實驗
B.接種后的培養(yǎng)基因再次進行高溫滅菌
C.用無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培養(yǎng)基上輕輕涂抹就完成了接種操作
D.培養(yǎng)所需的培養(yǎng)皿和培養(yǎng)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肺是呼吸系統(tǒng)主要器官的原因是
A.氣體交換的場所B.發(fā)出聲音的部位
C.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D.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處處有知識,下列說法中,你不認同的是
A.霉變的食物重新加熱到70℃以上就能食用
B.充足的睡眠能促進青少年和兒童身高的增長
C.食品制作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就會危害人體健康
D.減輕空氣污染、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根本措施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人體結(jié)構(gòu)層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細胞→器官→組織→系統(tǒng)→人體B.組織→細胞→器官→系統(tǒng)→人體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D.器官→組織→系統(tǒng)→細胞→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xué)用蘋果模擬人體皮膚,探究皮膚在免疫中的作用。請你幫他完成實驗方案設(shè)計。
(1)實驗?zāi)康模禾骄科つw在免疫中的作用。
(2)實驗原理:果皮的最外層和皮膚的最外層細胞排列______,可進行類比,微生物能引起蘋果果肉腐爛。
(3)實驗材料:消毒后的品質(zhì)、大小一致的兩個蘋果和刀片,透明保鮮袋等。
(4)實驗過程:將一只蘋果用刀片劃“﹟”傷口,并在傷口上涂一些爛果肉,另一只蘋果涂些爛果肉作為_______,然后分別放入兩個透明保鮮袋內(nèi)并封口,在袋子上貼上______,寫上時間和標號。將兩個保鮮袋放在陰暗溫暖處,定期觀察,并做好______。
(5)實驗結(jié)果:____________。
(6)實驗結(jié)論:皮膚和蘋果皮相似,在免疫中有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