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敏同學想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它進行了三種處理:
Ⅰ、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①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Ⅱ、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②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Ⅲ、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③號試管中不攪拌;
(1)以“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為變量時,應選取___________作為對照實驗。
(2)若將3支試管讀放入37℃的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搖勻,發(fā)現(xiàn)______號試管不變藍。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和②號試管都進行了充分攪拌這相當于口腔中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以①號試管和②試管進行對照實驗時,是為了探究__________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答案】【答案】(1)①和③
(2)①;在37℃時,唾液中的淀粉酶(或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了
(3)舌(舌的攪拌)(4)唾液
【解析】
試題分析:在探究實驗中,加入饅頭碎屑,相當于牙齒將食物切斷、撕裂、磨碎;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混合,相當于舌的攪拌作用;①號中加的是饅頭碎屑和唾液,攪拌;③號加入的是饅頭塊和唾液,不攪拌;二者的變量就是“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37度左右的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鐘后,①號試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轉化成麥芽糖,加入碘液不變藍;②號試管中由于沒有淀粉酶,淀粉不發(fā)生變化,加入碘液后變藍;③號試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會變藍。①和②號試管都進行了充分攪拌是為了模擬口腔中的舌的作用。①號試管和②試管進行對照實驗時,實驗變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感恩父母吧,他們是你人生中最牢靠的兩塊基石。圖甲表示人類的生殖過程,圖乙表示子宮內的胎兒、臍帶和胎盤三者之間的關系,圖丙是某家族成員的遺傳關系圖譜。請識圖、分析并作答:
(1)在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是______。
(2)圖甲中的A器官是______,B細胞是新生命的起點,胎兒通過圖乙中[②]______和③從母體獲得營養(yǎng)物質和氧
(3)圖丙中4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中X染色體來自第一代中的______(填序號)。若5、6都有酒窩,他們所生女兒9無酒窩,則9的基因組成為______(用E、e表示控制這對性狀的顯、隱性基因)。
(4)自2016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實行二孩政策,9的父母積極響應,則其父母生育二孩為有酒窩男孩的概率為______。
(5)若7、8是一對龍鳳胎,他們屬于______(填“直系”或“旁系”)血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國內地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完全禁止吸煙。禁煙的目的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緩解卷煙生產供不應求的局面
B.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
C.保持室內公共場所空氣新鮮
D.實現(xiàn)世衛(wèi)組織提出的控煙目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食物通過人體消化道時,淀粉、蛋白質和脂肪被化學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組成消化道順序排列的各個器官,甲是實線、乙是短虛線、丙是長虛線。據圖示回答:(括號內填寫字母)
(1)曲線甲是_________的消化,曲線乙是__________的消化,曲線丙是______ 的消化。
(2)沒有消化功能的是[ _________]。(填字母)
(3)能分泌腸液的是[ ]__________。它含有消化 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種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時所觀察到的情況。其中,b表示的是毛細血管,那么a和c分別表示的血管是( )
A. 動脈,動脈B. 動脈,靜脈
C. 靜脈,動脈D. 靜脈,靜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淀粉、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物質的消化過程,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淀粉的消化場所是口腔,麥芽糖的消化場所是小腸B. 蛋白質最終的消化產物為氨基酸
C. 消化脂肪的酶來自膽汁、腸液和胰液D. 脂肪的消化場所是胃和小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一項不是陸生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A. 有角質鱗片或甲,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
B. 用氣管或肺呼吸
C. 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
D. 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發(fā)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