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fā)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解答 解:(1)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豌豆的紫花和白花這一對性狀是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屬于相對性狀;馬鈴薯甲蟲中有些是具有抗藥性的,有些沒有抗藥性.在遺傳學上,這是一對相對性狀.
(2)從圖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種殺蟲劑消滅害蟲,開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較好,如人們開始使用殺蟲劑1時,對殺蟲劑1沒有(有/沒有)抗藥性的個體無法適應環(huán)境,大量死亡.所以,在使用殺蟲劑1的初始一至三年效果較好.
(3)隨著殺蟲劑1的繼續(xù)使用,對該種害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即該種害蟲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而實驗證明,在未使用農藥前,某些害蟲個體已具有這種抗藥性,后來隨著年限延長,殺蟲劑效果越來越差.是因為對殺蟲劑1有抗藥性的個體能夠在使用殺蟲劑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并且通過繁殖把抗藥性性狀遺傳給后代.使用殺蟲劑三年之后,存活的個體大多為這種個體,因此殺蟲劑1的殺蟲效果越來越差.
(4)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使用殺蟲劑1年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huán)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變異是暫時有利的.當環(huán)境再次改變,當第七年使用殺蟲劑2時,害蟲由于不適應改變了的環(huán)境而大量死亡,經過再次積累,對殺蟲劑1有抗藥性個體中對殺蟲劑2號沒有抗藥性的個體活下來的可能性很。裕诟鼡Q殺蟲劑的頭幾年(第7-9年)又會有大批馬鈴薯甲蟲死亡新的有利變異重新適應環(huán)境.
(5)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殺蟲劑時,又把抗藥性弱的蚊子殺死,抗藥性強的蚊子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蚊子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在使用同等劑量的殺蟲劑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殺蟲劑的滅蚊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①害蟲抗藥性越來越強是因為殺蟲劑對害蟲起來了選擇作用.在此過程中,能生存下來的個體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變異,即抗藥性.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都是定向的.②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使用殺蟲劑1年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huán)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當第七年使用殺蟲劑2時,害蟲由于不適應改變了的環(huán)境而大量死亡,經過再次積累,新的有利變異重新適應環(huán)境.
(6)昆蟲在個體發(fā)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蝶、蚊、蠅、菜粉蝶、蜜蜂,蠶等.
故答案:(1)相對性狀
(2)沒有; 好;
(3)有;遺傳;
(4)暫時;殺蟲劑2;
(5)達爾文;選擇;
(6)完全變態(tài).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害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是由胚珠發(fā)育而來 | B. | 圖中①是果實 | ||
C. | 果實是由子房發(fā)育而來 | D. | 圖中②是種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蛇、大熊貓、麻雀、孔雀 | B. | 白鰭豚、揚子鱷、大熊貓、顛金絲猴 | ||
C. | 孔雀、滇金絲猴、大象、揚子鱷 | D. | 孔雀、白鶴、白鰭豚、揚子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