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一定溫度下,把3.0moLM和2.5moLN混合于2.0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M(g)+N(g)?XP(g)+2W(g),5min后反應達到平衡,容器內的壓強變小,已知W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0mol•L-1•min-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的值為1
B.M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5 mol•L-1•min-1
C.M的轉化率為60%
D.平衡時P的濃度為0.25 mol•L-1

分析 A.5min后反應達到平衡,容器內壓強變小,則有x+2<3+1,x<2,只能為x=1;
B.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M);
C.計算W的物質的量,根據(jù)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M的物質的量,進而計算M的轉化率定義;
D.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P),再根據(jù)△c=v△t計算P的濃度.

解答 解:A.5min后反應達到平衡,容器內壓強變小,則有x+2<3+1,x<2,只能為x=1,故A正確;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v(M)=1.5v(W)=0.15mol/(L•min),故B正確;
C.W的物質的量為0.1mol/(L•min)×5min×2L=1mol,根據(jù)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M的物質的量為1mol×$\frac{3}{2}$=1.5mol,故M的轉化率為$\frac{1.5mol}{3mol}$×100%=30%,故C錯誤;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v(P)=0.5v(W)=0.05mol/(L•min),故P的濃度為0.05mol/(L•min)×5min=0.25mol/L,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難度不大,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對于可逆反應CO(g)+H2O (g)═CO2(g)+H2 (g),若開始時容器中各有1mol的CO(g)和H2O (g),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恒溫恒壓時,向容器中充入0.5mol的He,這時反應速率減慢(填“加快”、“減慢”或“不變”),原因是恒溫恒壓時充入He,體系體積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②恒溫恒容時,加入0.3mol的CO,這時反應速率加快(填“加快”、“減慢”或“不變”),原因是反應物CO的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實驗化學】
水楊酸甲酯最早是在1843年從冬青植物中提取出來,故俗稱冬青油.現(xiàn)被廣泛用于精細品化工中作溶劑,防腐劑,固定液;也用作飲料、食品、牙膏、化妝品等的香料;以及用于生產(chǎn)止痛藥、殺蟲劑、擦光劑、油墨及纖維助染劑等.
在實驗室中合成冬青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原理:
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100mL圓底燒瓶中放入6.9g水楊酸和30m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mL濃硫酸,混勻.
②加入1~2粒沸石,裝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網(wǎng)上保持85~95℃,加熱回流1.5~2h.
③反應完畢,將燒瓶冷卻,改回流裝置為蒸餾裝置,回收溶劑和多余的甲醇.
④待裝置冷卻后,向燒瓶中加入25mL正己烷,然后轉移至分液漏斗分離.
⑤取得有機層后,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50mL 5% NaHCO3洗1次(溶液呈弱堿性),30mL水洗1次(產(chǎn)物皆在下層),有機層得到粗酯.
⑥然后將粗酯進行蒸餾,收集221℃~224℃的餾分.
(1)步驟⑤中,最后用水洗滌的作用是主要是除去苯甲酸鈉和碳酸氫鈉等雜質.將分液漏斗中兩層液體分離開的實驗操作方法是:先把下層液體從下端放出后把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2)步驟②中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步驟⑤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雜質水楊酸,將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體分層,混合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步驟⑥中粗酯的主要成分有正己烷、甲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氨基甲酸銨(NH2COONH4)是一種白色固體,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滅火劑、洗滌劑等.實驗室制備氨基甲酸銨(NH2COONH4)的反應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副反應有:NH2COONH4+H2O?NH4HCO3+NH3↑; NH2COONH4(s)$\stackrel{△}{?}$2NH3(g)+CO2(g)等.已知干燥的氨氣和二氧化碳氣體通入外套冷卻的反應器時,在器壁上會形成一層致密、堅硬、粘附力極強的氨基甲酸銨.這層不良導熱物不僅影響散熱,而且也使產(chǎn)物不易取出.因此,在實驗室的主要實驗裝置和步驟如圖1下:

注:四氯化碳與液體石蠟均為惰性介質.
(I)合成:把氨氣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斷攪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銨細小晶體懸浮在四氯化碳中. 當懸浮物較多時,停止制備.
(Ⅱ)分離與提純:將氨基甲酸銨從四氯化碳中分離,重結晶提純.回答下列問題:
(1)液體石蠟鼓泡瓶的作用是通過觀察氣泡,調節(jié)NH3與CO2通入比例.
(2)合成過程中使用了四氯化碳,且用電動攪拌器不斷攪拌,理由是使用四氯化碳作為分散劑,攪拌是為了使NH3與CO2充分接觸,并避免產(chǎn)物在器壁上的粘附.
(3)發(fā)生器用冰水冷卻的原因是降低溫度,提高反應物轉化率(或降低溫度,防止因反應放熱造成產(chǎn)物分解).
(4)從反應后的混合物中分離出產(chǎn)品并得到干燥產(chǎn)品的實驗方法是C
A.過濾后,常壓加熱烘干        
B.抽濾后,高壓加熱烘干
C.過濾后,真空40℃以下烘干  
D.抽濾后,真空40℃以下烘干
(5)尾氣處理裝置如圖2所示.雙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濃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氣、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反應器使氨基甲酸銨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一定溫度下(SO3為氣體),10L密閉容器中加入5.0molSO2、4.5molO2,經(jīng)10min后反應達平衡時O2的濃度為0.30mol/L.請計算(寫出計算過程):
(1)10min內SO3的化學反應速率;
(2)容器內反應前與平衡時的壓強之比(最簡整數(shù)比);
(3)平衡常數(shù)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一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對某含少量Fe的廢銅屑進行銅含量的測定,并探究利用其制備硫酸銅溶液.
(1)向A中加入10g廢銅屑樣品,關閉彈簧夾,打開B活塞向A注入足量稀硫酸后關閉.①此時裝置C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水面下降,水順長導管排入D中.
②反應進行到A中不再產(chǎn)生氣泡時,若C中收集到448mL(已換算成標準狀況)氣體,則該廢銅屑中銅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8.8%.
(2)接下來使Cu完全溶解的操作是:
①拆除C、D裝置后,打開彈簧夾
②持續(xù)將空氣通入A中,至A中固體全部消失
(3)為使A中固體加快溶解速率,以下方法運用合理的是abde.
a.對A裝置加熱              
b.向A內加入少量Fe2O3
c.向A內加入少量CuO       
d.增大空氣通入量
e.向A內加入少量FeSO4      
f.向A內加入少量H2O
(4)將A中溶液倒入燒杯內,加入Cu2(OH)2CO3將其調節(jié)至pH=4時,溶液中鐵元素被完全沉淀,過濾后即得紅褐色沉淀與硫酸銅溶液.
①此過程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Cu2(OH)2CO3+H++Fe3+=2Cu2++Fe(OH)3↓+CO2↑.
②檢驗溶液中鐵元素是否被完全沉淀最好的方法是c
a.取樣于試管→滴加KSCN溶液;
b.取樣于試管→滴加酸性KMnO4溶液
c.取樣于試管→紙上層析后→噴KSCN溶液;
(5)有同學認為,可以不用測量氣體法計算廢銅屑中銅的質量百分含量,其具體操作步驟可續(xù)寫為:將(4)中所得紅褐色沉淀洗滌、干燥、稱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硫酸亞鐵銨[(NH42SO4•Fe SO4•6H2O]為淺綠色晶體,實驗室中常以廢鐵屑為原料來制備,其步驟如下.
步驟1:將廢鐵屑放人碳酸鈉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離出液體,用水洗凈鐵屑.
步驟2:向處理過的鐵屑中加入過量3mol•L-l 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應到不再產(chǎn)生氣體,趁熱過濾,得FeSO4溶液.
步驟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飽和(NH42SO4溶液,經(jīng)過“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亞鐵銨晶體.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步驟1的操作中,下列儀器中不必用到的有②④(填儀器編號).
①鐵架臺②燃燒匙③錐形瓶④廣口瓶⑤研缽⑥玻璃棒⑦酒精燈
(2)在步驟2中所加的硫酸必須過量,其原因是加酸抑制亞鐵離子的水解.
(3)在步驟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和過濾.
(4)本實驗制得的硫酸亞鐵銨晶體常含有Fe3+雜質.檢驗Fe3+常用的試劑是KSCN,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血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氫氣的制取與儲存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
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
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
2H2S(g)=2H2(g)+S2(g)△H=+169.8kJ/mol
①以甲烷為原料制取氫氣是工業(yè)上常用的制氫方法.CH4(g)與 H2O(g)反應生成 CO2(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H4(g)+2H2O(g)═CO2(g)+4H2(g)△H=-165.0kJ•mol-1
②H2S熱分解制氫時,常向反應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氣,使部分H2S燃燒,其目的是為H2S熱分解反應提供熱量;燃燒生成的SO2與H2S進一步反應,生成物在常溫下均為非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S+SO2═2H2O+3S.
③H2O的熱分解也可得到H2,高溫下水分解體系中主要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A、B表示的物質依次是氫原子、氧原子.

④Mg2Cu是一種儲氫合金.350℃時,Mg2Cu與H2反應,生成MgCu2和僅含一種金屬元素的氫化物(其中氫的質量分數(shù)為0.077).Mg2Cu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2Cu+3H2$\frac{\underline{\;\;△\;\;}}{\;}$MgCu2+3Mg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92gC2H6O中氫原子數(shù)(用NA表示)1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