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抗藥性的形成實質(zhì)上是菌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的增加 |
B、細菌中的可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
C、抗生素導致幽門螺旋菌基因突變產(chǎn)生抗藥性 |
D、細菌中沒有線粒體等復雜的細胞器,但能進行有氧呼吸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不抗霜抗病 | 不抗霜不抗病 | 抗霜抗病 | 抗霜不抗病 | |||||
雄株 |
|
|
0 | 0 | ||||
雌株 | 0 | 0 |
|
|
A、抗霜性狀為隱性性狀,抗病性狀為顯性性狀 |
B、上述雜交實驗中的父本為純合子,母本為雜合子 |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
D、抗霜不抗霜性狀遺傳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交叉遺傳的特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群落演替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
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過程是相同的 |
C、群落演替直到達到頂級群落才會終止 |
D、群落演替過程中其優(yōu)勢種逐漸發(fā)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生物進化必然伴隨著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
B、1:1的性別比最有利于種群數(shù)量增長 |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是動物分層分布的原因 |
D、火災后森林中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中均能發(fā)生基因的表達 |
B、細胞中膜蛋白的形成與內(nèi)質(zhì)網(wǎng)無關 |
C、葉綠體產(chǎn)生的ATP可以為細胞提供能量 |
D、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使細胞中大部分區(qū)域染成紅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甲圖表明,害蟲種群中A點的抗藥基因頻率比B點高 |
B、若乙圖的片段是與RNA聚合酶結合的初始部位,則該片段為起始密碼 |
C、丙圖表明,影響光合速率的自變量只有光照強度 |
D、丁圖可以表示植物呼吸速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未受刺激時,電流表測得的為靜息電位 |
B、興奮傳導過程中,a、b間膜內(nèi)電流的方向為b-a |
C、在圖乙中的t3時刻,興奮傳導至b電極處 |
D、t1~t2,t3一t4電位的變化分別是Na+內(nèi)流和K+外流造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