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高溫和低溫均能破壞酶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
B.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
C.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均是37℃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極少數(shù)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pH,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強;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

解答 解:A、高溫能破壞酶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而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能破壞酶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A錯誤;
B、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酶有的在生物體仍具有催化活性,如唾液淀粉酶,B錯誤;
C、由以上分析1可知,C正確;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是37℃,而保存改酶通常在較低溫度下,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酶的知識,考生識記酶的概念和本質,明確酶的特性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玉米籽粒的黃色(A)對白色(a)為顯性,非糯性(B)對糯性(b)為顯性,兩對性狀自由組合.請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變藍黑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變棕色.若用碘液處理雜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則顯微鏡下觀察到花粉顏色及比例為藍色:棕色=1:1.
(2)取基因型雙雜合的黃色非糯植株的花粉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幼苗,其基因型為AB、Ab、aB、ab;對獲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進行處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狀在同一植株上表現(xiàn)一致(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號染色體上,且無正常9號染色體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現(xiàn)有基因型為Aa的植株甲,其細胞中9號染色體如圖所示.
①植株甲的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②為了確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體上,還是異常染色體上,讓其進行自交產(chǎn)生F1,F(xiàn)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黃色:白色=1:1,證明A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2015年,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獎.工業(yè)上青蒿素一般從青蒿素植株中提取,產(chǎn)量低,價格高.基因工程及細胞工程等位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青蒿提供了思路.科學家先通過紫外線處理大量青蒿幼苗后,偶爾發(fā)現(xiàn)一株高產(chǎn)植株.通過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該高產(chǎn)植株控制青蒿素合成相關的一種關鍵酶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1)提取了高產(chǎn)植株的全部DNA后,要想快速大量獲得該突變基因可以采用PCR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DNA復制(或DNA雙鏈復制).擴增時先要升溫使DNA解旋變性,故要用到Taq(或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
(2)如果用青蒿某個時期mRNA反轉錄產(chǎn)生雙鏈cDNA片段,再用該雙鏈cDNA進行PCR擴增,進行了30個循環(huán)后,理論上可以產(chǎn)生約230個DNA分子,該雙鏈與載體連接后儲存在一個受體菌群中,這個受體菌群就叫青蒿的青蒿的cDNA文庫(或部分基因文庫),獲得的cDNA與青蒿細胞中該基因堿基序列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3)將獲得的突變基因導入普通青蒿之前,先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圖1、2中箭頭表示相關限制酶的酶切位點.請回答:

用圖中的質粒和外源DNA構建重組質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SmaI會破壞質粒的抗性基因及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構建好的重組質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啟動子,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的識別和結合位點.
(4)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相應蛋白質,應采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己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下圖表示該植物在30℃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調節(jié)到25℃(原光照強度和C02濃度不變),理論上圖中相應點的移動分別是( 。
A.a點上移,b點左移,m值上升B.a點不移,b點左移,m值不變
C.a點上移,b點右移,m值下降D.a點下移,b點不移,m值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對下列有關遺傳和變異的說法評判正確的是:( 。
①基因型為Dd的豌豆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產(chǎn)生的雌雄兩種配子的數(shù)量比是1:1
②DNA分子由雙鏈之間形成氫鍵構成,RNA分子則不含氫鍵
③豌豆的主要遺傳物質是DNA
④染色體中DNA脫氧核苷酸數(shù)量、種類和序列三者中有一個發(fā)生改變就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A.四種說法都錯B.有兩種說法對C.只有一種說法對D.只有一種說法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可用于檢測蛋白質的試劑及反應呈現(xiàn)的顏色是(  )
A.蘇丹Ⅲ染液;橘黃色B.斐林試劑(本尼迪特試劑);磚紅色
C.雙縮脲試劑;紫色D.碘液;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圖解中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過程只有①②
B.最能體現(xiàn)分離定律實質的過程是①②④⑤
C.發(fā)生基因重組的過程有③⑥
D.①②④⑤過程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南洛陽孟津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所示為基因表達過程,圖乙為中心法則,①~⑤表示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甲所示為染色體DNA上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多種酶參與

B.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故能影響圖乙中②過程

C.圖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圖甲所示過程

D.圖乙中①②③途徑能在漿細胞的細胞核中進行的只有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甲圖表示將殺死的S型菌與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后兩種細菌的含量變化,乙圖是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圖中小鼠體內能分離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
B.甲圖中小鼠體內的S型菌由R型菌轉化而來的
C.乙圖中如果噬菌體和細菌混合培養(yǎng)后不經(jīng)過攪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強
D.乙圖中噬菌體被標記的成分是蛋白質,但在沉淀物中也有少許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