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2)圖2中丙、丁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3)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是甲、乙、丙細胞,甲細胞中有4個染色體組.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時期.
(4)圖2中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如果丁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若M的染色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則原因是發(fā)生了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不考慮基因突變)

分析 分析圖1: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復制;CD段包括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圖2: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處于分裂間期;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 解:(1)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
(2)圖1CD段中,染色體:DNA=1:2,所以圖2中丙、丁對應圖1中的CD段.
(3)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則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因此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是甲、乙、丙細胞;甲細胞中有4個染色體組;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4)圖2中丁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離,所以丁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若M的染色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則原因是發(fā)生了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
故答案為:
(1)著絲點分裂
(2)丙、丁
(3)甲、乙、丙              4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次級精母細胞            常染色體       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字母a、b表示物質運輸方式.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要想制備較純凈的細胞膜優(yōu)先選擇的材料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首先讓其吸水漲破,這時水分子進入細胞的是a運輸方式(填字母);
(2)人、鼠細胞可以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結構特點.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主要是由③(填序號)決定的.
(3)a、b兩種物質運輸方式中與細胞呼吸密切相關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龍膽紫可將染色體染成紫色
B.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中,酒精與重鉻酸鉀反應呈灰綠色
C.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各種色素擴散速度不同是因為其在無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
D.鹽酸在實驗“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和“觀察植物根尖的有絲分裂”中的作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甲、乙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A瓶加入的試劑是NaOH,其目的是使進入B瓶的空氣先經(jīng)過NaOH處理,排除空氣中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2)乙裝置的酵母菌產(chǎn)生CO2部位是細胞質基質.如果B瓶中檢測到有酒精,最可能的原因是充入該裝置的空氣量不足.
(3)D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連通E瓶,其原因是D瓶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酵母菌會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再連通E瓶,就可以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產(chǎn)生的.
(4)若D瓶中培養(yǎng)的是乳酸菌,則D瓶中的產(chǎn)物有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表示生物體內基因控制性狀的流程,分析正確的是( 。
某段DNA$\stackrel{I}{→}$mRNA$\stackrel{II}{→}$蛋白質$\stackrel{III}{→}$性狀
①I過程需要DNA鏈作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葡萄糖為其直接供能
②過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與人類膚色的關系
③豌豆的圓粒和皺粒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II過程中合成的蛋白質不同
④mRNA改變,一定會導致該個體的性狀發(fā)生改變
⑤與二倍體植株相比,其多倍體植株細胞內I與II的過程一般更旺盛.
A.①③④B.③⑤C.②⑤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是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某動物組織切片顯微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分裂先后經(jīng)過①→②→③過程
B.細胞②分裂結束后形成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C.細胞③中有1個四分體,4條染色單體
D.細胞③分裂結束后可能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的兩個子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人的皮膚表皮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是( 。
A.組織液B.淋巴C.血漿D.組織液和血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若“淀粉→麥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體內糖類的某些轉化過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為它能含有淀粉和麥芽糖
②上述關于糖的轉化不可能發(fā)生在同一生物體內
③此生物是動物,因為能將淀粉轉化為糖原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儲存能量的多糖,麥芽糖是二糖.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表示保持生活狀態(tài)的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在[]中填寫①、②、…等標號,橫線上填上適當文字內容.
(1)若該細胞為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則不應具有的結構有[⑦⑩](只填圖中標號).根據(jù)該細胞有[①⑦⑩](只填圖中標號)、無中心體(填名稱)可判斷該細胞為高等植物的葉肉細胞,而不是其他生物的細胞.
(2)[⑤]染色質的主要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3)該細胞中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⑪]核糖體,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質.
(4)與該細胞相比,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特征是無核膜包裹的細胞核(無成形的細胞核).
(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