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一檢驗電荷q放在點電荷Q所形成的電場中的A點,若檢驗電荷的電量為q=-2.0×10-8C,它所受的電場力F=4.0×10-3N,方向指向Q,如圖所示,A點到Q的距離為r=0.30m,已知靜電常量K=9×109N•m2/C2,試求:
(1)A點的場強大小.
(2)點電荷Q的電量和電性.
(3)若將檢驗電荷q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6.0×10-6J,則A、B之間的電勢差是多少?

分析 (1)A點產(chǎn)生的場強由場強定義式 E=$\frac{F}{q}$求解,
(2)根據(jù)庫侖定律求點電荷Q的電量,根據(jù)庫侖力的性質(zhì)確定其電性.
(3)q從A移到B點的過程,電場力做功為6.0×10-6J,根據(jù)電勢差公式U=$\frac{W}{q}$求出A、B間的電勢差.

解答 解:(1)A點的場強大小  E=$\frac{F}{q}$=$\frac{4×1{0}^{-3}}{2×1{0}^{-8}}$=2×105N/C
(2)由于q與Q間存在引力,所以Q帶正電.
根據(jù)庫侖定律得  F=k$\frac{Qq}{{r}^{2}}$得
   Q=$\frac{F{r}^{2}}{kq}$=$\frac{4×1{0}^{-3}×0.{3}^{2}}{9×1{0}^{9}×2×1{0}^{-8}}$=2×10-6C
(3)A、B之間的電勢差 UAB=$\frac{{W}_{AB}}{q}$=$\frac{6×1{0}^{-6}}{-2×1{0}^{-8}}$V=-300V
答:
(1)A點的場強大小是2×105N/C.
(2)點電荷Q的電量是2×10-6C,帶正電.
(3)若將檢驗電荷q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6.0×10-6J,則A、B之間的電勢差是-300V.

點評 本題的關鍵要掌握場強的定義公式E=$\frac{F}{q}$和電勢差的定義式UAB=$\frac{{W}_{AB}}{q}$,注意求解電勢差時,公式UAB=$\frac{{W}_{AB}}{q}$中各個量都要代入符號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位移與運動路徑無關,僅由初末位置決定
B.在任何情況下位移的大小都不等于路程
C.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運算不遵循算術相加法則
D.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為了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和檢驗兩個小球的碰撞是否為彈性碰撞(碰撞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某同學選取了兩個體積相同、質(zhì)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驟做如下實驗:
①用天平測出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且m1>m2;
②按照如圖所示的那樣,安裝好實驗裝置.將斜槽AB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點的切線水平,將一斜面BC連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滾下,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
④將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讓小球m1仍從斜槽頂端A處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fā)生碰撞,記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個落點位置到斜槽末端點B的距離.圖中D、E、F點是該同學記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幾個落點位置,到B點的距離分別為LD、LE、LF
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沒有放m2時,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滾下,m1的落點是圖中的E點;
(2)用測得的物理量來表示,只要滿足關系式m1$\sqrt{{L}_{E}}$=m1$\sqrt{{L}_{D}}$+m2$\sqrt{{L}_{F}}$,則說明碰撞中動量是守的;
(3)用測得的物理量來表示,只要再滿足關系式m1LE=m1LD+m2LF,則說明兩小球的碰撞是彈性碰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在用接在50Hz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測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開始起,分別標上計數(shù)點0、1、2、3、4…,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得0與1兩點間的距離x1=4.00cm,1與2兩點間的距離x2=6.00cm,2與3兩點間的距離x3=8.00cm.則打下測量點1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5m/s,打下2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7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所示,物體A被壓在物體B和水平地面之間,B用繩拴在墻上,物體A和物體B的質(zhì)量分別為10kg和30kg,物體A與物體B及物體A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2.若將物體A向右抽出,在抽出過程中,物體A與體B之間的摩擦力為60N,物體A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80N.(取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靜電場方向平行于x軸,該電場的電勢φ隨x軸的分布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折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d<x<d)區(qū)間內(nèi),該電場為勻強電場
B.若將一電子放在(-d<x<d)區(qū)間內(nèi),則電子在x=0處的電勢能最小
C.若將一質(zhì)子在(-d<x<0)區(qū)間內(nèi)靜止釋放,則該質(zhì)子在該區(qū)域中運動時的電勢能與動能的總和可能為正
D.若將一質(zhì)子在(-d<x<0)區(qū)間內(nèi)靜止釋放,則該質(zhì)子在該區(qū)域中一定做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質(zhì)量是0.2kg的物塊放在傾角為37°的斜面底端,在沿斜面向上方向大小為2N的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滑動了4m,然后撤去力F,已知物塊跟斜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是0.25,g取10m/s2.求:
(1)物塊還能沿斜面上升多長時間?
(2)物體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力對靜止物體做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
(1)選用同樣的橡皮筋,每次在同一位置釋放小車,如果用1條橡皮筋進行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用2條橡皮筋進行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
(2)小車在運動時會受到阻力,在實驗中應平衡摩擦力,以消除這種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同學在科普讀物上看到:“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從伸長量為x到恢復原長過程中,彈力做的功W=$\frac{1}{2}$kx2”.他設計了如下的實驗來驗證這個結論.

A.將一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地固定一刻度尺,當彈簧在豎直方向靜止不動時其上端在刻度尺上對應的示數(shù)為x1,如圖甲所示.
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彈簧上端豎直向上緩慢移動,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時,彈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對應的示數(shù)為x2,如圖乙所示.則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frac{F}{{x}_{2}-{x}_{1}}$.
C.把實驗桌放到彈簧附近,將一端帶有定滑輪、兩端裝有光電門的長木板放在桌面上,使滑輪正好在彈簧的正上方,用墊塊墊起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如圖丙所示.
D.用天平測得小車(帶有遮光條)的質(zhì)量為M,用游標卡尺測遮光條寬度d的結果如圖丁所示,則d=3.5mm.
E.打開光電門的開關,讓小車從光電門的上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下運動,測得小車通過光電門A和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和△t2.左右改變墊塊的位置,重復實驗,直到△t1=△t2,以后的操作中保持木板和墊塊的位置不變.
F.用細繩通過滑輪將彈簧和小車相連,將小車拉到光電門B的上方某處,此時彈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對應的示數(shù)為x3,已知(x3=x1)小于光電門A、B之間的距離,如圖丙所示.由靜止釋放小車,測得小車通過光電門A和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和△t2′.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若$\frac{1}{2}$k(x3-x12=$\frac{1}{2}$M($\frac7t59n3b{△{t}_{2}′}$)2-$\frac{1}{2}$M($\fracpthln5v{△{t}_{1}′}$)2(用實驗中測量的符號表示),就驗證了W=$\frac{1}{2}$kx2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