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Ⅰ、Ⅱ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在0~t0時間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Ⅰ、Ⅱ兩個物體的加速度都在不斷增大
B.Ⅰ物體與Ⅱ物體在t0時刻之前再次相遇
C.Ⅰ、Ⅱ兩物體的位移都在不斷增大
D.Ⅰ、Ⅱ兩個物體中有一個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是$\frac{{v}_{1}+{v}_{2}}{2}$

分析 速度時間圖象上某點的切線的斜率表示該點對應時刻的加速度大小,圖線與時間軸包圍的面積表示對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進行分析.

解答 解:A、B、速度時間圖象上某點的切線的斜率表示該點對應時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體Ⅰ做加速度不斷減小的加速運動,物體Ⅱ做加速度不斷減小的減速運動,故A錯誤;
B、在v-t圖象中與時間軸所圍面積為物體通過的位移,由于II的速度大于I的初速度,故開始II在前,I在后,最終I的位移大于II的位移,故物體與Ⅱ物體在t0時刻之前再次相遇,故B正確;
C、兩物體的面積隨時間增大,故位移增大,故C正確;
D、圖線與時間軸包圍的面積表示對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如果物體的速度從v2均勻減小到v1,或從v1均勻增加到v2,物體的位移就等于圖中梯形的面積,平均速度就等于$\frac{{v}_{1}+{v}_{2}}{2}$,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frac{{v}_{1}+{v}_{2}}{2}$,Ⅱ的平均速度小于$\frac{{v}_{1}+{v}_{2}}{2}$,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關鍵是根據速度時間圖象得到兩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然后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圖線與時間軸包圍的面積表示對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分析處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一物體從斜面底端A,以初速度為v0=20m/s滑上光滑的斜面,整個運動過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5m/s2.上滑途經B點,AB兩點間距離15m,斜面足夠長.
求:(1)求物體兩次經過B點的速度.
(2)物體由底端A點兩次滑至B點所需的時間t1和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紙帶運動的時間.計時器所用的頻率為50Hz,圖為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小車帶動的紙上記錄的一些點,在每相鄰的兩點中間都有四個點未畫出,時間順序取0,1,2,3,4,5六個點,用米尺量出1,2,3,4,5點到0點的距離分別如圖中所示(單位:cm),由此可以得到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速度方向為向左(填“向左”或“向右”),打計數點2時的瞬時速度v2=6.5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
(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有關內容:
A.將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綁上兩根細線;
B.在其中一根細線上掛上5個質量相等的鉤碼,使橡皮筋拉伸,如圖甲所示,記錄:結點O的位置、鉤碼個數及細線方向;
C.將步驟B中的鉤碼取下,分別在兩根細線上掛上4個和3個質量相等的鉤碼,用兩光滑硬棒B、C使兩細線互成角度,如圖乙表示,小心調整B、C的位置,使橡皮筋下端伸長到O點,并記錄鉤碼個數及細線方向;
(2)如果“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驗證,那么圖乙中$\frac{cosα}{cosβ}$=$\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打點計時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實驗儀器,圖中的甲、乙兩種打點計時器是高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甲是電磁(填“電磁”或“電火花”)打點計時器,電源采用的是交流電4~6 V(填“交流電4~6V”、“交流220V”、四節(jié)干電池).
(2)某同學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依次確定出A、B、C、D、E五個計數點.其相鄰點間的距離如圖丙所示,每兩個相鄰的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計時點未標出.各點到A點距離分別為2.88cm,7.20cm,12.96cm,20.16cm.
①每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0.1s.
②試根據紙帶上數據,計算出打下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是0.648m/s(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用打點計時器測定小車的速度,當使用的電源頻率高于50Hz時,如果仍按50Hz來計算,則測得的速度將比真實值偏。ㄌ睢捌蟆薄ⅰ捌 被颉盁o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上由靜止開始滑下,經過一段水平距離后停下,如圖所示,若已知停止的地方離出發(fā)點處的水平距離為S,且物體與接觸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試證明:μ=$\frac{H}{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甲、乙兩輛汽車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駛,下列有關參考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如果兩輛汽車均向東行駛,若以甲車為參考系,乙車是靜止的
B.如果觀察的結果是兩輛車均靜止,參考系可以是第三輛車
C.如果以在甲車中一走動的人為參考系,乙車仍是靜止的
D.如果甲車突然剎車停下,乙車仍向東行駛,以乙車為參考系,甲車往西行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畫出圖中物體A受到的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如圖甲所示為某實驗小組研究“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外力間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懸掛砂桶的懸線上P處接有傳感器(圖中未畫出),通過傳感器可直接測量懸線上拉力的大小,傳感器的連接未對懸線上的拉力產生影響.
(1)下面列出了一些器材:
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帶滑輪的長木板、墊塊、小車和砝碼、砂和砂桶.
除以上器材和傳感器外,還需要對實驗器材有:BC.
A.秒表 B.刻度尺 C.低壓交流電源 D.低壓直流電源
(2)實驗中小車會受到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來平衡阻力,則下列關于平衡阻力的操作正確的是B(填字母序號)
A.懸掛砂桶,小車不拖紙帶,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B.取下砂桶,打開打點計時器,小車拖著紙帶,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3)如圖乙所示,A、B、C為三個相鄰的計數點,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0.02s,相鄰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A、B間的距離為x1=5.98cm,B、C間的距離為x2=7.48cm,則小車的加速度為a=1.50m/s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4)實驗中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證砂和砂桶的總質量m遠遠小于小車和車上砝碼的總質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