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691  437699  437705  437709  437715  437717  437721  437727  437729  437735  437741  437745  437747  437751  437757  437759  437765  437769  437771  437775  437777  437781  437783  437785  437786  437787  437789  437790  437791  437793  437795  437799  437801  437805  437807  437811  437817  437819  437825  437829  437831  437835  437841  437847  437849  437855  437859  437861  437867  437871  437877  437885  447348 

3.情感的含蓄性。如《囚綠記》,寫一陋室外的一條綠枝,其景物可謂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盧溝橋事變的社會政治背景下描寫,意義非同凡響。作者沒有直接寫北平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的現(xiàn)實,只寫與綠枝條的“交往”,最后還深深地懷念綠枝條,寄語于此物,而意寓于他處,作者情感在顯與隱之間,情感的含蓄性成為文章的一大特點。

試題詳情

2.情感的變化性。如《荷塘月色》,開篇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文章中間透出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顯出作者心靈在負(fù)重和掙脫之間游移,也就是說情感隨寫景敘事起伏變化,形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索。

試題詳情

寫景狀物散文描寫景物的形象、景物的特征,其間又伴隨著作家情感的波動、情趣的流露。狀寫景物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間斷的──間斷者,是為著抒情寫意或章法布局的需要,寫景中斷,代之以敘事或議論。然而情感必須貫穿始終,即使在作家沉浸于描寫一景一物的細(xì)部特征時也得保持感情的潛流,景物呈現(xiàn)于作家眼中經(jīng)過藝術(shù)化的選擇提煉再用文字描寫出來,不能不帶上作者的主觀感受;當(dāng)然作家的情有時明顯,有時隱晦,明晦多變,正顯示文章情脈的跌宕多姿。

1.情感的一致性。如《故都的秋》,開篇寫道:“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比齻特點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點,也表達(dá)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dá)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較為“平”地展開的。文章起始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全文都是按這三個特點或三種感受來寫作,情感成為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在這條線索的各個階段都無多大變化。

試題詳情

3.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這是不言而喻的。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往往與文章的整體氛圍相協(xié)調(diào),使全文保持統(tǒng)一和諧的風(fēng)格特點。如《荷塘月色》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暗、優(yōu)美、靜謐的氛圍和意境,在這種背景下,對文中各種景物的個性化描寫都與這種氛圍和意境相適應(yīng)。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往往從細(xì)微入筆,把景物的細(xì)部、局部特征放大,或者較多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或者將景物變形、變色、變味。如《故都的秋》“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lán)朵”,這是細(xì)致入微的筆法,如同電影的特寫鏡頭;又如《荷塘月色》,寫荷花荷葉荷香等運用了繁多的比喻和擬人,把景物的特點充分顯現(xiàn)出來了,具有誘人的魅力。

試題詳情

2.選擇寫景角度。作者總是調(diào)動各種手段狀寫景物,包括選擇寫景的角度,有遠(yuǎn)景、近景,有俯視之景、仰視之景,有動景、靜景,有定點觀景、移步換景……如《故都的秋》的“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xì)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這是寫仰視之景;《荷塘月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是寫俯視之景。

試題詳情

盡管課文寫作方法各異,寫出的景物特點各異,但都有這樣的共同特點:寫景精妙,景物特征鮮明,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按照常規(guī),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要賞析景物描寫。這里簡要分析這些課文的寫景特點。

1.攝取景物片段。這些課文都不太長,要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描寫好景物,必然只寫片段景物。這種片段景物,可以是景物的空間片段,也可以是景物的時間片段。前者如《囚綠記》,只寫綠枝條,是一片段景物,至于綠枝條以外的各種景物一概舍棄;后者如《荷塘月色》,只寫夏日夜晚的清華園荷塘,攝入作者視野的荷塘周圍景物可謂多矣,不止寫一花一葉,但時間只限定在夏日夜晚這一片段時刻。描寫景物空間片段的,往時間上延長,描寫景物在不同時間上的變化;描寫景物時間片段的,往空間上延長,描寫在同一時段上的諸多景物。盡管還可以有其他寫法,也可以不寫景物片段,甚至隨心所欲地寫景,但那樣寫,無法集中寫景,不可能寫得充分、細(xì)致,而且章法混亂,或者呆板,缺乏藝術(shù)性。

試題詳情

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 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guān)的題型,其難度低于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忌稍谧x懂大意的基礎(chǔ)上,據(jù)標(biāo)志詞進(jìn)行輔助斷句。如據(jù)實詞“補不足”、“人”、“損”,據(jù)虛詞“之”、“是以”等可輔助判斷。

試題詳情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初即位,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崇尚簡易

B.跟隨劉邦征戰(zhàn)的將軍們不懂禮儀,表現(xiàn)粗魯

C.叔孫通幫助朝廷建立了一套莊重威嚴(yán)的禮儀

D.魯?shù)厝迳怨淌貧夤?jié),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

[答案]D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據(jù)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后,群臣才沒有了尊卑禮法。

[思路分析]考生對于需要讀懂幾個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這類概括題,比較犯難。其實,只要牢牢把握一點,就是找到信息源,進(jìn)行比較、歸納、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試題詳情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叔孫通有眼光、識時務(wù)的一組是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③夫儒者難與進(jìn)取,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⑥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dāng)世之要務(wù)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

[解析]②寫的是高帝的做法,據(jù)此可排除A、C兩項;⑤寫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fù)古禮后的效果,不能說明其“識時務(wù),有眼光”,據(jù)此可排除D項。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所在,據(jù)上下文讀懂大意,再據(jù)題干進(jìn)行篩查。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