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8409  428417  428423  428427  428433  428435  428439  428445  428447  428453  428459  428463  428465  428469  428475  428477  428483  428487  428489  428493  428495  428499  428501  428503  428504  428505  428507  428508  428509  428511  428513  428517  428519  428523  428525  428529  428535  428537  428543  428547  428549  428553  428559  428565  428567  428573  428577  428579  428585  428589  428595  428603  447090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

茶當(dāng)是草木精華累世修煉而成。天地之清氣所養(yǎng)、山間之靈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________此乃飲茶之至境。

①最宜農(nóng)家處子新沐后無語采摘、竹簍中輕放浮擱;

②一分苦澀,幾絲清涼。茶靈充滿,茶意本然。擬有人生之況味,又似有宇宙之禪機。

③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砂壺,拾林間松枝燃于泥爐,壺置爐上,火燒水開,俟溫度適中后備沖茶之用;

④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閑人處江湖之遠,棲泉石之間,琴舞松鼠,棋敲閑花,風(fēng)過竹響,云飄水流,無心有意間啜飲一口,言來語往中齒舌余香。

⑤最宜形拙貌樸之泥砂壺泡茶、外赭內(nèi)青之泥瓷杯飲茶,既可醇其原味,復(fù)可賞其形色;

A.②①③⑤④         B.①⑤③④②

C.①③⑤④②         D.②④①⑤③

[解析] 注意按“采摘”“沖茶”“泡茶”“啜飲”到品嘗后感覺“一分苦澀,幾絲清涼”的時間順序排列。

[答案] C

試題詳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

書法是易學(xué)難精的藝術(shù)。作為一門傳統(tǒng)藝術(shù),_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①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jié)字有法度

②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

③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征

④“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fēng)采”

⑤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

⑥不像現(xiàn)代藝術(shù)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解析] “傳統(tǒng)藝術(shù)”后,應(yīng)該選③,緊跟后面①具體說明書法的特征,⑥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比較強化書法的特征,②⑤④為邏輯嚴密的小語鏈。

[答案] D

試題詳情

3.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恰               ?( )

大巴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飛馳,高遠的天空,像一面碩大無朋的鏡子,映照著遼闊的北國,使人心曠神怡。車子彎過一個山梁,只見長城________,一會兒又扶搖而上,直到浩渺的太空!

A.像灰色的綢帶在蒼茫的群山中飄舞,一會兒落進山谷,一會兒飄上山巔

B.像灰色的巨龍在蒼茫的群山中出沒,一會兒鉆進山谷,一會兒攀上山巔

C.像灰色的巨蟒在蒼茫的群山中游動,一會兒溜進山谷,一會兒爬上山巔

D.像灰色的巨龍在蒼茫的群山中起落,一會兒降到山谷,一會兒升上山巔

[解析] A項,與長城的氣勢不符;C項,“游動”力度不夠,“溜”“爬”神韻不對;D項,“起落”“降”“升”呆板,無靈氣。所以應(yīng)選B。

[答案] B

試題詳情

2.請為下面的橫線處選擇合適句式填空,使上下文連貫。

從亭上往下看,三面削巖如壁,如從別處望此亭,________。此亭北去姐妹峰約有一里之距,南離天梯峰似有二里之遙,西望則更為遼遠了。四面飄來一絲風(fēng),這里都可以聽得真真切切,都逃不脫小亭的檢閱和吐納,絕不像都市里的水泥森林,________,風(fēng)一吹來,便發(fā)出呼嘯之聲,不是砸破玻璃窗就是把門甩得砰砰響。此亭聽風(fēng),能使人神情更為清爽,心志更為寧靜,意氣更為曠遠。

A.小亭正好建在一座山峰之巔

B.山峰之巔正好建有一座小亭

C.天空被擠壓成一條條小小的狹縫

D.把天空擠壓成一條條小小的狹縫

[解析] 這段文字前半部分寫“小亭”,所以先選A項,后半部分圍繞“水泥森林”來寫,故后選D項。

[答案] D

試題詳情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

誰都渴望被人理解。被人理解,就像________;被人理解,又如________。當(dāng)你渴望別人能夠理解你時,你可曾想過首先去理解別人?

①在你心靈饑渴時為你注入的一縷清泉

②一縷清泉在你心靈饑渴時為你注入

③在你無助時別人伸給你的有力臂膀

④在你無助時別人送給你的有力臂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一方面注意比喻的修辭,一方面要注意詞語的搭配。

[答案] A

試題詳情

1.為下列句子的橫線處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痪湓挕             ?( )

宮殿上那些經(jīng)過了千百年風(fēng)雨仍然無比燦爛的琉璃瓦,________,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A.與被歲月風(fēng)雨侵蝕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對比

B.比較起那些被歲月風(fēng)雨侵蝕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

C.與被歲月風(fēng)雨侵蝕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

D.與把歲月風(fēng)雨侵蝕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

[答案] C

試題詳情

3.轉(zhuǎn)化成Excel數(shù)據(jù),利用數(shù)表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示例一-―數(shù)據(jù)關(guān)系

x/(cm)
0
4.11
5.53
7.07
8.20
9.10
9.98
W/WJ
0
1
2
3
4
5
6

v/(m/s)
0
0.41
0.55
0.71
0.82
0.91
1.00
W/WJ
0
1
2
3
4
5
6

v平方
0
0.17
0.30
0.50
0.67
0.83
1.00
W/WJ
0
1
2
3
4
5
6

v三次方
0
0.07
0.13
0.36
0.55
0.75
1.00
W/WJ
0
1
2
3
4
5
6

V1/2次方
0
0.64
0.74
0.84
0.91
0.95
1.00
W/WJ
0
1
2
3
4
5
6

   示例二――倍數(shù)關(guān)系

示例二――倍數(shù)關(guān)系
次數(shù)
1
2
3
4
5
6
W/×WJ
1
2
3
4
5
6
X/×10-2m
4.11
5.53
7.07
8.20
9.10
9.98
 
                 速度的一次方
v/v
v
(X2 /X1)v
(X3/X1)v
(X4/X1)v
(X5/X1)v
(X6/X1)v
倍數(shù)
1.00
1.35
1.72
1.99
2.21
2.42
 
                 速度的二次方
v2/ v2
v2
(X2 /X1)2v2
(X3/X1)2 v2
(X4/X1)2 v2
(X5/X1)2 v2
(X6/X1)2 v2
倍數(shù)
1.00
1.82
2.96
3.96
4.88
5.86
 
                 速度的三次方
v3/v3
v3
(X2 /X1)3v3
(X3/X1)3v3
(X4/X1)3 v3
(X5/X1)3 v3
(X6/X1)3 v3
倍數(shù)
1.00
2.46
5.08
7.88
10.79
14.17
 
                 速度的1/2次方
v1/2/ v1/2
v1/2
(X2 /X1)1/2v1/2
(X3/X1)1/2v1/2
(X4/X1)1/2v1/2
(X5/X1)1/2v1/2
(X6/X1)1/2v1/2
倍數(shù)
1.00
1.16
1.31
1.41
1.49
1.56

分析得:只有速度的平方具有倍數(shù)關(guān)系。

示例二――倍數(shù)關(guān)系
次數(shù)
1
2
3
4
5
6
W/×WJ
1
2
3
4
5
6
v2/×v2倍數(shù)
1.00
1.82
2.96
3.96
4.88
5.86

結(jié)論:功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本實驗為便于探究,設(shè)初速度為零。)

結(jié)論推廣:初速度不為零時,功與速度平方的變化量成正比。

[范例精析]

例1 如圖是本實驗的裝置示意圖。(1)長木板的傾斜程度如何調(diào)試?(2)小車前上方的鉤子在制作造型上有何要求?

 

解析 (1)木板的傾斜程度應(yīng)調(diào)節(jié)到輕推小車(拖著紙帶),則小車恰能在木板上勻速下滑。(2)小車前上方的鉤子是用于套橡皮筋的,制作造型上要求在橡皮筋松弛時,很容易從鉤子上脫落下來。

例2  在用本節(jié)教材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的探究實驗時,打出了如圖5-6-3所示的一條紙帶,請你說說:(1)利用這條紙帶要測出哪個物理量?(2)要利用紙帶上的哪一段,才能正確上述的物理量?

解析  (1)在彈簧的彈力消失后,小車的運動近似是勻速運動,利用這條紙帶要測出物體勻速運動的速度;(2)尋找哪些點的間距是均勻的,利用這些點距均勻的點來測量小車的速度,通過測量可以知道,在f-g-h之間點的間隔是均勻的,假設(shè)打點計時器的周期為T,則小車的最大速度為vm=fg/2T。

拓展  理論上講,也可以利用紙帶上的d-e-f段,先求出打e點時的速度ve,再求加速度a,再求打點f時的速度vf,但是這樣做既麻煩,誤差又大,所以這種做法不可取。

 在做本實驗時,打出點的紙帶上應(yīng)該寫出打這條紙帶時所用的橡皮筋的數(shù)目。某同學(xué)分別用一條橡皮筋、二條橡皮筋做實驗,打出了如圖所示的紙帶,但是該同學(xué)忘了在紙帶上記錄橡皮筋的數(shù)目,你能否幫助該同學(xué)判斷每條紙帶對應(yīng)的橡皮筋的數(shù)目?

試題詳情

2、記錄數(shù)據(jù)的方式示例

示例一-―數(shù)據(jù)關(guān)系
 
1
2
3
4
5
6
W/×WJ
1
2
3
4
5
6
X/×10-2m
X1
X2
X3
X4
X5
X6
v/v
V1
V2
V3
V4
V5
V6

示例二――倍數(shù)關(guān)系
 
1
2
3
4
5
6
W/×WJ
1
2
3
4
5
6
X/×10-2m
X1
X2
X3
X4
X5
X6
v/v
v
(X2 /X1)v
(X3/X1)v
(X4/X1)v
(X5/X1)v
(X6/X1)v

試題詳情

1、采集橡皮條分別為一根、兩根……、六根時的數(shù)據(jù)(勻速運動階段,例如在0.1s內(nèi)的位移),記在自己設(shè)計的表格中。

試題詳情

2、教師適時提出問題,指導(dǎo)學(xué)生操作的技巧,針對問題,完善實驗操作。

(1)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補償?

可以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具體操作是:使木板略微傾斜,將小車(車后拴紙帶)放到木板上,輕推小車,小車運動,觀察紙帶的點距。調(diào)節(jié)木板的傾角,觀察紙帶的點距,直到點距相等,表明恰平衡摩擦力(若用氣墊導(dǎo)軌,調(diào)節(jié)導(dǎo)軌的傾角,若擋光條遮光的時間通過數(shù)字毫秒計顯示時間相等,即恰平衡摩擦力)。

(2)觀察打點的紙帶,點距是如何變化的?點距是否均勻?問題出在哪里?若恰能平衡摩擦力,試分析小車會做何種運動?應(yīng)該采用哪些點距來計算小車的速度?

先增大,后減小。不均勻(不是勻加速)。沒有平衡摩擦力。就要用到補償法。先加速(但非勻加),后勻速。應(yīng)采用小車做勻速運動那一段的點距來計算速度。因為勻速的速度就是橡皮條對小車作用的最終速度;由于小車在橡皮條變力作用下做非勻加速運動,最終速度不能用勻變速運動紙帶的處理方法得到,但可以用勻速運動紙帶的處理方法得到。

(3)使木板略微傾斜,調(diào)節(jié)木板的傾角,經(jīng)檢驗恰好平衡摩擦力?梢宰鲆幌盗械仄叫芯,選適當(dāng)?shù)奈恢米鳛锳,重新標(biāo)出小車運動的初始位置A。(體現(xiàn)完善實驗的過程)

(4)確立可操作實驗方案,設(shè)計合理的實驗步驟:

A.先將木板置于水平桌面,然后在釘有鋼釘?shù)拈L木板上,放好實驗小車。

B.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紙帶一端夾緊在小車的后端,打點計時器接電源。

C.使木板略微傾斜,調(diào)節(jié)木板的傾角,測量紙帶點距直到相等,表明恰好平衡摩擦力。

D.過兩釘中垂線上的適當(dāng)位置作兩釘?shù)钠叫芯,交中垂線于A點,作為小車每次運動的起始點。

E.使用一根橡皮筋時,將小車的前(或后)端拉到A點,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打點,釋放小車,小車離開木板前適時使小車制動,斷開電源,取下紙帶。重復(fù)本項前面的過程,選出清晰的紙帶。記下點距相等后t=0.1s的位移m,求出小車獲得的速度v=10m/s。

F.換用同樣材料、粗細、長度的兩根、三根、…六根橡皮筋,依照D項的方法,分別進行實驗。記下各次實驗中點距相等后t=0.1s的位移m,求出小車分別獲得的速度m/s。

G.以功為縱軸(用第一次橡皮筋做的功為縱軸的單位長度),以速度為橫軸(可以用適當(dāng)?shù)乃俣戎禐閱挝婚L度,也可以用第一次小車的速度為橫軸的單位長度),建立坐標(biāo)系,用描點法作出圖像,看看是否是正比例圖像,若不是,功與速度的哪種相關(guān)量(的變化量)是正比的,功就與速度的這種相關(guān)量(的變化量)具有確定的函數(shù)關(guān)系。

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規(guī)律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