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質量的Mg,F(xiàn)e分別與足量的相同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反應,產生H2的質量m(H2)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由于兩種金屬都能和鹽酸反應,且鹽酸足量,相等質量的金屬完全反應時得到的氫氣不同.
解答:解:將等質量的Mg和Fe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則鐵和鎂全部參加反應,
Mg+H2SO4═MgSO4+H2
24              2
Fe+H2SO4═FeSO4+H2
56             2 
通過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以及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可以看出,鎂生成的氫氣大于鐵;
由于鎂的活動性比鐵強,所以鎂與稀鹽酸反應更快,即反應所需時間較短,分析所給的圖象可以知道選項可知選項D正確,故選D.
故答案為D.
點評:對于活潑金屬,活動性越強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即反應放出氫氣的速度越快;化合價相同的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的質量與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化學符號填空.
(1)2個鉛原子
 
;
(2)3個亞鐵離子
 

(3)碘酒中的溶劑是
 
;
(4)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白煙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圖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之間可以在溶液中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由某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乙、丙可能依次為NaOH、CO2、Na2CO3
B、乙物質只能是氧化物或鹽
C、當甲為NaOH時,它可由Ca(OH)2與Na2CO3反應生成
D、乙和丙之間不可能相互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中前一種是混合物,后一種是化合物的是( 。
A、稀硫酸,液氧
B、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C、石灰石,汽水
D、冰水混合物,氧化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對某無色溶液所含溶質的記錄,合理的是( 。
A、HCl、KCl、NaCl
B、KNO3、NaCl、CuCl2
C、NaOH、K2CO3、NaCl
D、Ca(OH)2、Na2SO4、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下,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某同學欲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圖:
(1)該同學應稱取氯化鈉的質量是
 
 g,量取水的體積為
 
mL(水的密度可近似為1g/cm3);
(2)圖中的一處錯誤是:
 
;
(3)稱取食鹽時,如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右側,說明托盤上藥品的質量
 
應稱量的質量(填:“>”或“<”);
(4)如果最后配得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于10%,則造成此誤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號).
A.稱量前天平沒有調平   B.砝碼上有油污        C.稱量紙上殘留少量食鹽
D.向燒杯中加水時,有少量水濺出燒杯外           E.右盤上沒有放稱量紙
(5)常溫下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欲使上述配得的溶液成為飽和溶液可向其中補加
 
克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探究中和反應是否發(fā)生的方法有多種.小華同學進行了以下四個實驗,并用圖象分別描述了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其中,依據(jù)圖示現(xiàn)象不能判斷中和反應一定發(fā)生的是( 。
A、
在稀鹽酸中加入氯化鎂,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或“﹦”填空.
(1)含碳量:生鐵
 
鋼;
(2)金屬活動性:鋅
 
銀;
(3)溶液的pH:硫酸溶液
 
氫氧化鈉溶液;
(4)氫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
 
氫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的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都離不開水.如圖是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

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使用的凈水方法分別是沉淀、
 
 

(2)取水后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
 
;
(3)自來水廠常用二氧化氯進行投藥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學式為
 
;漂白粉(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鈣)也可用為飲水消毒劑,次氯酸鈣[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