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的表皮生長因子是腺垂體分泌的一種蛋白質類激素,能與前脂肪細胞結合并使其增殖分化為脂肪細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前脂肪細胞膜上具有識別表皮生長因子的受體
B.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為脂肪細胞后,質膜的通透性會發(fā)生改變
C.脂肪細胞和前脂肪細胞細胞溶膠中的mRNA種類完全不同
D.表皮生長因子調節(jié)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的這種方式屬于體液調節(jié)

分析 1、分析題干信息可知,生長因子的作用是與前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啟動細胞內一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導致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細胞.
2、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值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
3、細胞分化過程中,只是部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使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但遺傳物質不改變.

解答 解:A、根據(jù)題意某生長因子只能與脂肪細胞特異性結合,說明前脂肪細胞膜上可能具有識別該生長因子的受體,A正確;
B、細胞完成分化后,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因此細胞膜的通透性會發(fā)生改變,B正確;
C、細胞分化過程中,只是部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脂肪細胞和前脂肪細胞細胞溶膠中的mRNA種類不完全相同,因為有些基因無論在分化和未分化的細胞中都表達,如呼吸酶基因,C錯誤;
D、人的表皮生長因子是腺垂體分泌的一種蛋白質類激素,生長因子能與前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啟動細胞內一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導致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細胞,激素調節(jié)屬于體液調節(jié),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綜合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主要有兩種途徑:細胞裂解性殺傷(圖1)和誘導細胞凋亡(圖2).前者指效應T細胞分泌諸如穿孔素一類的介質損傷靶細胞膜,后者指效應T細胞通過表面的FasL與靶細胞表面的Fas結合,誘導靶細胞凋亡.請分析并回答:

(1)人體內的效應T細胞來自T細胞或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
(2)圖1中的穿孔素又稱“成孔蛋白”,其在效應T細胞內的具體合成部位是分布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或粗面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穿孔素能在靶細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狀通道,使K+及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流出(填“流入”或“流出”)靶細胞,最終導致靶細胞死亡.
(3)圖2中的FasL又稱死亡因子,F(xiàn)as是其受體,它們都是由細胞合成并位于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一般來說,控制FasL的基因不是(填“是”或“不是”)只存在效應T細胞中.
①Fas和FasL的結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F(xiàn)as和FasL存在于不同的細胞表面體現(xiàn)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②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腫瘤細胞能夠調節(jié)Fas和FasL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逃脫免疫系統(tǒng)的清除.此時,腫瘤細胞內Fas基因的表達變化情況是降低 (填“升高”“不變”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個主要障礙,根據(jù)上述實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關系,可考慮抑制移植器官細胞的Fas(或器官受體者細胞的FasL)基因的表達,從而為解決免疫排斥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科學家根據(jù)共有序列設計并合成了由47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DNA-EA7,它可以催化兩個DNA片段之間的連接,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DNA-EA7分子的特異性取決于其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
B.在DNA-EA7中,相鄰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
C.DNA-EA7中,每個脫氧核糖上均連有一個磷酸
D.DNA-EA7作用的底物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恩格爾曼利用新鮮水綿和好氧細菌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把新鮮水綿和好氧細菌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黑暗環(huán)境中,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發(fā)現(xiàn)好氧細菌集中分布在光照部位的帶狀葉綠體的周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釋放出氧氣
B.好氧細菌消耗氧的部位在線粒體的內膜上
C.用該實驗可進一步探究不同光質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D.水綿和好氧細菌之間是互利共生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農業(yè)生產研究上,常需要進行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和技術.
(1)下表為兩種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配方
A組
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瓊脂
1.4g2.1g0.2g10.0g1.0g15.0g
B組
纖維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酵母膏水解酪素
5g1g1.2g0.9g0.5g0.5g0.5g0.5g
上述兩種培養(yǎng)基中的物質溶解后,均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
1從功能上來看,上述兩種培養(yǎng)基均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
2如果要對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進行分離,則需要選擇上述哪種培養(yǎng)基A,該培養(yǎng)基中的碳源是葡萄糖.
3在分離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養(yǎng)基中可加入酚紅指示劑,根據(jù)指示劑的顏色可鑒定某種細菌能否分解尿素,若有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yǎng)基將會呈現(xiàn)紅色.
(2)下面是某同學采用的接種微生物的方法,回答:
①本實驗宜采用接種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把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yǎng)基的表面,為達到這一個目的,操作上應注意:每次劃線前接種環(huán)要灼燒、冷卻后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至少答2項)
②三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則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細菌數(shù)量,在對應稀釋倍數(shù)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得到以下統(tǒng)計結果:
甲同學涂布了兩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學的統(tǒng)計中,乙同學的統(tǒng)計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研究人員成功找到了一種能口服治療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為進一步探究口服Boc5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材料與用具:糖尿病大鼠若干、普通飼料、Boc5溶液、胰島素溶液、蒸餾水、血糖測量儀等(藥劑的據(jù)圖使用量不作要求)
實驗步驟:
a、選取同性別的糖尿病大鼠若干,隨機均分為三組,編號甲、乙、丙.
b、對甲組大鼠灌喂適量Boc5溶液,對乙組大鼠灌喂等量胰島素溶液,對丙組大鼠灌喂等量的蒸餾水,三組大鼠灌喂的時間點相同.
c、試驗期間三組大鼠均在相同且適宜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
d、一段時間后,用血糖測量儀測定各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并計算平均值,統(tǒng)計分析.
(1)上述實驗步驟中有3處錯誤,請加以改正:應選取生長發(fā)育狀況相似的同性別糖尿病大鼠、處理前應測量大鼠的血糖濃度、并求平均值.
(2)請設計一個用于記錄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3)有人提出“口服Boc5會降低其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針對這一說法,請補充一組實驗加以研究:丁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Boc5溶液,其余操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關于真核細胞遺傳信息表達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的轉錄過程都發(fā)生在細胞核中
B.RNA分子都是以DNA為模板轉錄而來的
C.同一細胞不同發(fā)育時期表達的基因相同
D.當RNA聚合酶與起始密碼子結合時,DNA片段的雙螺旋解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是生物變異的隨機淘汰和保留
B.新物種入侵可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C.隔離會阻礙種群間個體基因交流
D.種群可通過繁殖保留死亡個體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苜蓿夜蛾是番茄的主要害蟲之一.某實驗室將抗蟲基因轉入番茄,培育出抗蟲番茄.如圖是獲得轉基因番茄的技術流程[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作為標記基因,番茄葉片對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請據(jù)圖回答:

(1)構建重組質粒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連接酶;DNA連接酶根據(jù)來源分為兩類:T4DNA連接酶和E•coli DNA連接酶.這兩種酶作用有所差別:E•coliDNA連接酶只能連接雙鏈DNA的黏性末端,而T4DNA連接酶既可以連接雙鏈DNA的黏性末端,又可以“縫合”雙鏈DNA的齊平末端.
(2)土壤農桿菌的感染特點是能在自然條件下感染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對大多數(shù)單子葉植物沒有感染能力.
(3)將重組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的目的是利用農桿菌能夠感染番茄細胞,并將T-DNA轉移至受體細胞的特點,使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中,并插入到番茄細胞的DNA上,最終形成轉基因植株.
(4)將經過脫分化形成的愈傷組織轉移到添加一定濃度植物激素和卡那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中,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篩選出轉基因番茄.
(5)用PCR方法檢測轉基因番茄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時,需根據(jù)抗蟲基因(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設計特異引物,以轉基因番茄的DNA(或“含目的基因的番茄DNA”)為模板進行第一輪擴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