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甲、乙植物是兩個不同的物種,體細胞中都有12對同源染色體.據(jù)研究,甲和乙的配子中有6條染色體是相同的,另6條染色體存在倒位關系.據(jù)此分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某自然區(qū)域內這兩種植物共同構成一個種群
B.甲植物與乙植物能雜交產生可育后代
C.甲植物與乙植物的遺傳信息基本相同
D.細胞中染色體倒位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分析 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染色體結構變異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染色體結構變異大多數(shù)對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死亡.
生殖隔離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系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后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后代的隔離機制.

解答 解:A、甲、乙植物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所以同一區(qū)域內的兩種植物不是一個種群,A錯誤;
B、甲植物與乙植物存在親緣關系,有6條染色體是相同的,另外6條存在倒位關系,說明這兩種植物能雜交,但只產生不育的后代,B錯誤;
C、甲、乙植物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所以它們的遺傳信息不同,C錯誤;
D、染色體倒位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的一種,染色體變異可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變異和進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的根的向地性和莖的向光性均體現(xiàn)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B.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根、幼芽和成熟的種子
C.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是多種激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植物激素大多為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近年來科學家報導大氣圈的臭氧層嚴重受損,造成紫外線增強的現(xiàn)象。紫外線為高能量的光線,在生物體內容易激發(fā)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質氧化而破壞其功能。據(jù)此前提,植物短暫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A.光合酶受到破壞 B.囊狀結構薄膜受到破壞

C.暗反應受抑制 D.DNA受到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DNA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 B.細胞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

C.只在細胞核中存在 D.是染色質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免疫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產生、成熟或貯存的場所
B.同一人體內T 細胞和B 細胞的遺傳物質不同
C.只有漿細胞才能產生免疫活性物質
D.記憶細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只進行細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是表示抗體形成過程中相應細胞生物膜面積隨時間變化情況,圖中所示三種膜轉化順序及轉移方式依次是( 。
A.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體    直接接觸
B.細胞膜→高爾基體→內質網    直接接觸
C.細胞膜→高爾基體→內質網    產生“小泡”
D.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產生“小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某人體內的幾種細胞,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細胞中( 。
A.遺傳物質不同B.DNA的結構不同
C.各細胞內基因相同D.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同學在泡菜腌制過程中每隔3~4天測一次亞硝酸鹽的含量,其結果如表.
泡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單位:mg•kg-1
壇號
亞硝酸鹽含量
腌制天數(shù)
1號壇2號壇3號壇
封壇前0.150.150.15
4天0.600.200.80
7天0.200.100.60
10天0.100.050.20
14天0.100.050.20
(1)本實驗所用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
(2)關于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原理的正確描述是C
A.重氮化→酸化→顯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顯色
C.酸化→重氮化→顯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顯色
(3)在如圖所示坐標圖中繪出1號壇泡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調查發(fā)現(xiàn)小型湖泊中的綠藻、藍藻是露斯塔野鯪魚和羅氏沼蝦的食物,羅氏沼蝦又是露斯塔野鯪魚的食物.圖1表示不同體長露斯塔野鯪魚的食性相對值,圖2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該湖泊中露斯塔野鯪魚與羅氏沼蝦的種間關系是競爭和捕食.
(2)若將體長為2.8cm的露斯塔野鯪魚增重2kg,至少需要藻類30kg.
(3)調查露斯塔野鯪魚的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發(fā)現(xiàn)而被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4)該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組提出生態(tài)治污的方案:首先培養(yǎng)藻類去除水體中的P元素.選擇的藻類是綠藻,理由是綠藻體內的藻毒素含量低.然后投放體長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鯪魚控制藻類的數(shù)量.選擇體長大于4.2cm的野鯪魚,其原因是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鏈短,能量利用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