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勻減速直線運動追勻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相距最近,此時假設(shè)追不上,以后就永遠追不上了.
2.勻速運動追擊勻加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追不上以后就永遠追不上了.此時二者相距最近.
1.勻加速運動追擊勻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相距最遠.
2、速度--時間圖象的遷移與妙用
[例4] 一個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塊,其左側(cè)面是斜面AB,右側(cè)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長度相同。兩個小球p、q同時從A點分別沿AB和AC由靜止開始下滑,比較它們到達水平面所用的時間
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 C.兩小球同時到 D.無法確定
解:可以利用v-t圖象(這里的v是速率,曲線下的面積表示路程s)定性地進行比較。在同一個v-t圖象中做出p、q的速率圖線,顯然開始時q的加速度較大,斜率較大;由于機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線末端在同一水平圖線上。為使路程相同(曲線和橫軸所圍的面積相同),顯然q用的時間較少。
[例5] 兩支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彎管(如圖所示)現(xiàn)有兩只相同小球a和a/ 同時從管口由靜止滑下,問誰先從下端的出口掉出?(假設(shè)通過拐角處時無機械能損失)
解:首先由機械能守恒可以確定拐角處v1> v2,而兩小球到達出口時的速率v相等。又由題薏可知兩球經(jīng)歷的總路程s相等。由牛頓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gsinα,小球a第一階段的加速度跟小球a/第二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設(shè)為a1);小球a第二階段的加速度跟小球a/第一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設(shè)為a2),根據(jù)圖中管的傾斜程度,顯然有a1> a2。根據(jù)這些物理量大小的分析,在同一個v-t圖象中兩球速度曲線下所圍的面積應(yīng)該相同,且末狀態(tài)速度大小也相同(縱坐標相同)。開始時a球曲線的斜率大。由于兩球兩階段加速度對應(yīng)相等,如果同時到達(經(jīng)歷時間為t1)則必然有s1>s2,顯然不合理?紤]到兩球末速度大小相等(圖中vm),球a/ 的速度圖象只能如實線所示。因此有t1< t2,即a球先到。
[例6]一只老鼠從洞口爬出后沿一直線運動,其速度大小與其離開洞口的距離成反比。當其到達距洞口為d1的A點時速度為v1.若B點離洞口的距離為d2(d2>d1),求老鼠由A運動至B所需的時間。
[解析]圖中的曲線與橫軸所圍面積的數(shù)值正是老鼠經(jīng)過一定的位移所需的時間。如圖所示,取一窄條,其寬度Δx很小(Δx→0),此段位移所需時間Δt也很小(Δv→0),可以認為在如此短時間內(nèi),老鼠的速度改變很小(Δv→0),如圖中窄條的面積為A=Δx=,這正表示老鼠經(jīng)位移Δx所需的時間。故圖中,圖線=,x1=dl,x2=d2及x軸所圍的梯形面積正是老鼠由dl爬至d2所需的時間。K=v1d1=v2d2;T=。
說明:利用圖象的物理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學階段某些問題根本無法借助初等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但如果注意到一些圖線的斜率和面積所包含的物理意義,則可利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7]甲、乙兩車同時同向沿直線駛向某地,甲在前一半時間以v1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以v2勻速運動.乙在前一半路程以v1勻速運動,后一半路程以v2勻速運動,先到目的地的是____.
|
[例8]質(zhì)點P以O(shè)點為平衡位置豎直向上作簡諧運動,同時質(zhì)點Q也從O點被豎直上拋,它們恰好同時到達最高點,且高度相同,在此過程中,兩質(zhì)點的瞬時速度vP與vQ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 [ D ]
A.vP>vQ. B.先vP>vQ,后vP<vQ,最后vP=vQ=0.
C.vP<vQ. D.先vP<vQ,后vP>vQ,最后vP=vQ=0.
解析:這也是用解析方法很難下手的題目,但若能利用題設(shè)條件,畫好、分析好兩個質(zhì)點的v-t圖線,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先在圖中畫出Q作勻減速運動的v-t圖象.由于P作簡諧運動,當它由平衡位置向極端位置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回復(fù)力從零開始不斷變大,它的加速度也從零開始不斷變大,速度不斷變小,P作加速度不斷增大的減速運動,其v-t圖線是一條曲線.根據(jù)v-t圖線上任一點的切線的斜率數(shù)值上等于質(zhì)點在該時刻的加速度,由于P的加速度由零開始不斷變大,畫出曲線切線斜率的絕對值也應(yīng)由零開始不斷增大,即曲線的切線應(yīng)從呈水平狀態(tài)開始不斷變陡,那么只有向右邊凸出的下降的曲線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又因P與Q的運動時間相等,所以曲線的終點也應(yīng)在t,P與Q的路程相等,所以曲線包圍的面積應(yīng)等于三角形vQ0Ot的面積,根據(jù)這些要求,曲線的起點,即質(zhì)點P的初速度vP0必定小于Q的初速vQ0,且兩條v-t圖線必定會相交,如圖7中的實線所示.圖7的兩條虛線表示的質(zhì)點P的v-t圖線都不滿足題設(shè)條件(P與Q的路程相等),所以(D)選項正確.
試題展示
運動學典型問題及解決方法
基礎(chǔ)知識 一、相遇、追及與避碰問題
對于追及問題的處理,要通過兩質(zhì)點的速度比較進行分析,找到隱含條件(即速度相同時,而質(zhì)點距離最大或最小)。再結(jié)合兩個運動的時間關(guān)系、位移關(guān)系建立相應(yīng)的方程求解,必要時可借助兩質(zhì)點的速度圖象進行分析。
2、速度時間圖象
(1)它反映了運動物體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
(2)勻速運動的V一t圖線平行于時間軸.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是傾斜的直線,其斜率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4)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一t圖線是曲線,每點的切線方向的斜率表示該點的加速度大小.
規(guī)律方法 1、s--t圖象和v--t圖象的應(yīng)用
[例1]甲、乙、兩三物體同時同地開始做直線運動,其位移一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在t0時間內(nèi),甲、乙、丙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大小關(guān)系分別是:V甲 V乙 V丙(填“>”、“=”或“<”),它們在t0時間內(nèi)平均速率大小關(guān)系為V/甲_V/乙_V/丙·
解析:由圖可知,在t0時間內(nèi)它們的位移相同,由平均速度的定義,故可知甲、乙、兩三者在t0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同,即V甲=V乙=V丙,而平均速率是指質(zhì)點運動的路程(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與時間的比值,由圖中可知,質(zhì)點在to時間內(nèi),甲的路程最長,(由圖象中可知甲有回復(fù)運動)故甲的平均速率最大,而乙和丙路程相同,故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同,即V/甲>V/乙=V/丙.
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對于圖象問題,要求把運動物體的實際運動規(guī)律與圖象表示的物理含義結(jié)合起來考慮.
[例2]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在t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S。它在中間位置½S處的速度為v1,在中間時刻½t時的速度為v2,則v1、v2的關(guān)系為
A.當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時,v1>v2
B.當物體作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v2;
c.當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v1=v2
D.當物體作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v2
[解析]由題意,作出物體的v一t關(guān)系圖,½S點處的虛線把梯形面積一分為二,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無論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還是作勻減速直線運動。在路程中間位置的速度v1始終大于中間時刻的速度v2,當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在任何位置和任何時刻的速度都相等。
故正確答案A、C、D。
[例3]甲、乙、丙三輛汽車以相同的速度同時經(jīng)過某一路標,從此時開始,甲車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先加速后減速,丙車先減速后加速,它們經(jīng)過下一路標時速度又相同,則哪一輛車先經(jīng)過下一個路標?
解析:由題可知這三輛汽車的初、末速度相同,它們發(fā)生的位移相同,而題中并不知乙、丙兩車在各階段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我們只能分析它們的一般運動,即變速直線運動,這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就無法求解這一問題,如果我們利用圖象法,即在同一坐標系中,分別做出這三輛車的v-t圖象,如圖所示,由此可知:乙車到達下一個路標的時間最短,即乙車最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說明:圖象法是根據(jù)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及題中條件,將復(fù)雜的運動過程轉(zhuǎn)化成簡單、直觀過程的一種思維方法。
(1)s--t圖象和v--t圖象,只能描述直線運動--單向或雙向直線運動的位移和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而不能直接用來描述方向變化的曲線運動。
(2)當為曲線運動時,應(yīng)先將其分解為直線運動,然后才能用S-t或v一t圖象進行描述。
1、位移時間圖象
位移時間圖象反映了運動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勻速運動的S-t圖象是直線,直線的斜率數(shù)值上等于運動物體的速度;變速運動的S-t圖象是曲線,圖線切線方向的斜率表示該點速度的大小.
3、兩種運動的聯(lián)系與應(yīng)用
[例6]自高為H的塔頂自由落下A物的同時B物自塔底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且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若v0>兩物體相遇時,B正在上升途中 B、v0=兩物體在地面相遇
C.若<v0<,兩物體相遇時B物正在空中下落
D.若v0=,則兩物體在地面相遇
解析:由A、B相對運動知,相遇時間t=H/ v0,B物上升到最高點需時間t1= v0/g.落回到拋出點時間t2=2v0/g
要在上升途中相遇,t<t1,即H/ v0<v0/g。v0>,要在下降途中相遇.t1< t< t2,即v0/g<H/ v0<2v0/g.<v0<
在最高點相遇時t=t1,vo=; 在地面相遇時.t=t2,vo=.
答案:ACD
[例7]子彈從槍口射出速度大小是30m/s,某人每隔1s豎直向上開一槍,假設(shè)子彈在升降過程中都不相碰,試求
(1)空中最多能有幾顆子彈?
(2)設(shè)在t=0時將第一顆子彈射出,在哪些時刻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彈在空中相遇而過?
(3)這些子彈在距原處多高的地方與第一顆子彈相遇?(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
解:(1)設(shè)子彈射出后經(jīng)ts回到原處
t=0時第一顆子彈射出,它于第6s末回到原處時,第七顆子彈射出,所以空中最多有六顆子彈.
(2)設(shè)第一顆子彈在空中運動t1s,和第二顆子彈在空中相遇.V1=v0-gt,V2=v0-g(t1-1)
由對稱性v2=-v1,即v0-g(t1-1)=gt1-v0 解得 t1=3.5(s)
同理,第一顆子彈在空中運動t2=4.0s、t3=4.5s、t4=5.0s、t5=5.5s分別與第三顆子彈、第四顆子彈、第五顆子彈、第六顆子彈在空中相遇.
(3)由,將t1=3.5s,t2=4.0s,t3=4.5s,t4=5.0s和 t5=5.5s分別代入上式,得h1=43.75m,h2=40m,h3=33.75m,h4=25m,h5=13.75m。
試題展示
勻變速直線運動圖象
基礎(chǔ)知識一.對于運動圖象要從以下幾點來認識它的物理意義:
a.從圖象識別物體運動的性質(zhì)。
b.能認識圖像的截距的意義。
C.能認識圖像的斜率的意義。
d.能認識圖線覆蓋面積的意義。
e.能說出圖線上一點的狀況。
2、充分運用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1)速度對稱:上升和下降過程經(jīng)過同一位置時速度等大反向。
(2)時間對稱:上升和下降過程經(jīng)過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相等。
[例4]某物體被豎直上拋,空氣阻力不計,當它經(jīng)過拋出點之上0.4m時,速度為3m/s.它經(jīng)過拋出點之下0.4m時,速度應(yīng)是多少?(g=10m/s2)
解法一:豎直上拋物體的上拋速度與落回原拋出點速度大小相等.因此,物體在拋出點之上0.4m處,上升階段或下降階段的速度大小都是3m/s.若以下落速度3m/s為初速度,0.4+0.4(m)為位移量,那么所求速度就是設(shè)問的要求.
解法二 :物體高度為h1=0.4m時速度為v1,則
物體高度為h2=-0.4m時速度為v2,則
由以上兩式式消去v0得,
[例5]一個從地面豎直上拋的物體,它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低的點a的時間間隔是Ta,兩次經(jīng)過一個較高點b的時間間隔是Tb,則a、b之間的距離為( )
; ; ;
解析:根據(jù)時間的對稱性,物體從a點到最高點的時間為Ta/2,從b點到最高點的時間為Tb/2,所以a點到最高點的距離ha=,b點到最高點的距離hb=,
故a、b之間的距離為ha-h(huán)b=,即選A
3.上升階段與下降階段的特點
(l)物體從某點出發(fā)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與從最高點回落到出發(fā)點的時們相等。即 t上=v0/g=t下 所以,從某點拋出后又回到同一點所用的時間為t=2v0/g
(2)上把時的初速度v0與落回出發(fā)點的速度V等值反向,大小均為;即 V=V0=
注意:①以上特點適用于豎直上拋物體的運動過程中的任意一個點所時應(yīng)的上升下降兩階段,因為從任意一點向上看,物體的運動都是豎直上拋運動,且下降階段為上升階段的逆過程.
②以上特點,對于一般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都能適用。若能靈活掌握以上特點,可使解題過程大為簡化.尤其要注意豎直上拋物體運動的時稱性和速度、位移的正負。
規(guī)律方法 1、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與應(yīng)用
[例1]從一定高度的氣球上自由落下兩個物體,第一物體下落1s后,第二物體開始下落,兩物體用長93.1m的繩連接在一起.問:第二個物體下落多長時間繩被拉緊.
解法一 設(shè)第二個物體下落ts后繩被拉緊,此時兩物體位移差Δh=93.1m
Δh=,即93.1=,解得 t=9(s)
解法二 以第二個物體為參照物.在第二個物體沒開始下落時,第一個物體相對第二個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1s后,第二個物體開始下落,第一個物體相對第二個物體做勻速運動,其速度為第一個物體下落1s時的速度.當繩子被拉直時,第一個物體相對第二個物體的位移為h=93.1m.h=h1+h2
,即 解得 t=9(s)
[例2]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測量重力加速度g,調(diào)節(jié)水龍頭,讓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龍頭的正下方放一個盤子,調(diào)整盤子的高度,使一個水滴碰到盤子時,恰好有另一個水滴從水龍頭開始下落,而空中還有一個正在下落的水滴。測出水龍頭到盤子的距離為h,再用秒表測時間。從第一個水滴離開水龍頭開時計時,到第n個水滴落到盤子中,共用時間為t0問:第一個水滴落到盤中時,第二個水滴離開水龍頭的距離為多少?可測得的重力加速度為多少?
[解析]由于水龍頭滴水的時間間隔是恒定的,因此,題中所提到的某一時刻恰好滴到盤子的水滴和正在空中下落的水滴,這兩個水滴的狀態(tài)可以看做是同一個水滴離開水龍頭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兩個狀態(tài):滴到盤子的水滴運動時間為2t1,正在空中下落的水滴的位置相當于下落時間為t1的位置,通過比例關(guān)系可解每個水滴在下落的一半時間內(nèi)的下落高度即為所求。依題意數(shù)清楚在計時t內(nèi)有多少個水滴離開水龍頭,就得到了相鄰兩滴水滴落下的時間間隔,將此時間間隔用于開始下落的過程上,可解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解:滴水的時間間隔恒定,視為同一滴水在下落h段的時間分為相等的兩段,前段時間內(nèi)下落h1.則由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guān)系,有:hl:h=1:4;而hl就是第一個水滴落到盤中時,第二個水滴離開水龍頭的距離:h0。從開始計時到第n個水滴落到盤子中,共有(n+1)個水滴離開水龍頭,相鄰兩滴水滴落下的時間間隔為t1=。
從開始下落經(jīng)歷t1下落了h,由h=得:g=
[例3]將一輕質(zhì)球豎直上拋,若整個運動過程中,該球所受空氣阻力大小不變,上升時間為t上,下降時間為 t下,拋出時速度為 v0,落回時速度為vt,則它們間的關(guān)系是( )
A.t上>t下,v0>vt; B.t上<t下,v0<vt C.t上<t下,v0>vt;D.t上=t下,v0=vt
解析:a上=,a下=,所以a上>a下. t上=,t下=。所以t上<t下,v0=,vt=,所以v0>vt 答案:C
2.兩種處理辦法:
(1)分段法:上升階段看做末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為自由落體運動.
(2)整體法:從整體看來,運動的全過程加速度大小恒定且方向與初速度v0方向始終相反,因此可以把豎直上拋運動看作是一個統(tǒng)一的減速直線運動。這時取拋出點為坐標原點,初速度v0方向為正方向,則a=一g!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