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年甘肅省張掖二中高三5月月考(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表示人和動物體內(nèi)糖類、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代謝途徑,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頭期刺激(指食物等信號刺激頭面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屬于___________調(diào)節(jié)。
(2)人體細胞中能夠進行⑥過程的多糖是________,能促進該過程的激素有_________。
(3)物質(zhì)A_________是糖類、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相互轉(zhuǎn)化的樞紐。人體劇烈運動后由A產(chǎn)生乳酸,但血漿pH變化不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體細胞中某些氨基酸不能通過途徑③獲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蛋白質(zhì)特有的代謝產(chǎn)物。
(5)若機體需要較多地依賴⑧過程提供能量,則表明細胞處于_________狀態(tài)。圖示表明,三大類有機物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但轉(zhuǎn)化也是有條件的,只有在_________情況下,糖類才可能大量轉(zhuǎn)化成脂肪。
(6)治療糖尿病的激素類藥物可通過細胞工程生產(chǎn)。利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培養(yǎng)出細胞株、細胞系獲得蛋白質(zhì)制品。細胞株與細胞系相比,根本區(qū)別在于后者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是孟德爾在做豌豆雜交實驗時用到的人工異花傳粉操作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從花的結構上分析,孟德爾選用豌豆做雜交實驗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豌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
(2)做圖中人工去雄操作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去雄后,為了防止外來花粉對雜交實驗的影響,必需要做的一步操作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孟德爾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科學地運用了統(tǒng)計學的原理,請問其統(tǒng)計的后代來自于圖中的哪一個親本產(chǎn)生的種子?______________。
(5)人工傳粉的目的是保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2分)2000年諾貝爾醫(yī)學獎授予了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松、美圖科學家保爾·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爾3位科學家,以獎勵他們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信號傳導”的研究成果。這項成果對于了解大腦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經(jīng)和精神疾病的發(fā)生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兩個神經(jīng)細胞之間有一個寬約200~500 nm的縫隙,并且這兩個神經(jīng)細胞通過“突觸”連結。右圖表示一種脊椎動物普遍具有的化學突觸及信號傳導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突觸間隙的存在使神經(jīng)信號的傳遞只在某些化學物質(zhì)(如乙酰膽堿)參與下完成,神經(jīng)遞質(zhì)由前神經(jīng)元合成,經(jīng)過______(細胞器)包裝、加工形成突觸小泡,后者再與______融合,使神經(jīng)遞質(zhì)釋放到突觸間隙
(2)突觸后膜上“受體”與相應神經(jīng)遞質(zhì)結合,引起B(yǎng)細胞興奮,而在突觸前膜上沒有“受體”,導致信號傳導的特點是______。
(3)興奮通過突觸由前一個神經(jīng)元傳導到后一個神經(jīng)元的過程中,信號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jù)報道,當大腦里乙酰膽堿(Ach,一種神經(jīng)遞質(zhì))濃度增高時,信息傳遞快,記憶增強,思維敏捷。如下圖為實驗人員研究Ach濃度與反應時間關系的實驗圖:A處注入不同濃度的Ach,B處給予恒定刺激,C、D處分別為靈敏感應時間測量儀(軸突中已除去突觸小泡)
下表為不同濃度Ach刺激下C、D兩處感受信號所用的時間。請分析回答問題:
Ach濃度(µmol?L-1) | C處感受刺激時間(ms) | D處感受刺激時間(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1 | 5.31 |
0.4 | 5.01 | 5.24 |
0.5 | 5.00 | 5.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9分)下圖表示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物質(zhì)乙是一種糖蛋白。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除具有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外,還具有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質(zhì)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zhì)甲、乙的分泌量的變化分別是____、____、如果用物質(zhì)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zhì)丙的分泌量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質(zhì)乙與甲狀腺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____結合,反映出細胞膜能進行________________。
(4)若刺激圖中A點,電表指針偏轉(zhuǎn)幾次____。
(5)在人體體溫的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中,下丘腦是____________,調(diào)節(jié)產(chǎn)熱活動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人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下會出現(xiàn)寒戰(zhàn),這是機體通過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使________,從而增加產(chǎn)熱的一種表現(xiàn);劇烈運動后,機體降低體溫的機制主要是通過汗液的蒸發(fā)和____________來增加散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5分)下圖是某細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圖,據(jù)圖回答
(1)圖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過程,圖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過程。
(2)圖中b、c、d、e它們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d、e這五個細胞相比,哪一個細胞的全能性是最大的?___________
(4)若由相同的b或相同的c共同組成的結構層次叫____________(組織或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4分)下表為某生物的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DNA、染色單體、染色體在各期中的變化數(shù)據(jù),請分析:
組號 | 問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A | 8 | 8 | 8 | 16 | 8 |
B | 16 | 16 | 16 | 0 | 0 |
C | 16 | 16 | 16 | 16 | 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河南省洛陽八中高二下學期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如圖簡單表示了葡萄酒的釀制過程,請據(jù)圖分析:
(1)葡萄酒的釀制原理是先通氣進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數(shù)量,然后再 獲得葡萄酒。
(2)隨著發(fā)酵程度的加深,液體密度會逐漸變低(可用密度計測量),原因是 。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甲中進行攪拌是為了增加氧溶量 |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來源將全部消耗 |
C.甲與乙放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 | D.揭開丙容器的蓋子,將可能會有醋酸產(chǎn)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2010年高考考前生物保溫練習 題型:綜合題
正常血紅蛋白基因A與鐮刀形血紅蛋白基因 a是一對等位基因,a基因由A基因突變而來。在瘧疾猖獗的地區(qū),如非洲和中東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攜帶者頗為普遍。下圖為兩個基因DNA的初段(堿基上的數(shù)字代表堿基的序號)
(1) 突變基因a的基因結構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寫出突變基因初段轉(zhuǎn)錄的mRNA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出突變基因合成的血紅蛋白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攜帶者較能抵抗瘧疾,解釋為什么鐮刀形攜帶者在瘧疾流行的地區(qū)較為常見。
(5) 已知某地區(qū)a基因頻率為1/10,下圖為該地區(qū)某家庭的遺傳系譜,5號和11號是鐮刀形貧血癥患者,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①4號是攜帶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9號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6號同時是紅綠色盲攜帶者,則9號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河南省洛陽八中高二下學期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為了檢測飲用水中是否會有某種細菌,配制如下培養(yǎng)基進行培養(yǎng):
蛋白胨 | 10 g |
乳糖 | 5 g |
蔗糖 | 5 g |
K2HPO4 | 2 g |
伊紅Y | 0.4 g |
美藍 | 0.065 g |
蒸餾水 | 1000 mL |
將pH調(diào)到7.2 |
A.霉菌 | B.酵母菌 |
C.大腸桿菌 | D.乳酸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2010學年河南省洛陽八中高二下學期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根據(jù)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的相關知識及胡蘿卜素的性質(zhì),回答下列問題。
(1)胡蘿卜素是 色結晶。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常用 作為溶劑,原因是 。
(2)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常用的方法是 法。用這種方法提取胡蘿卜素的主要步驟是:粉碎、干燥、 、 、 。
(3)在胡蘿卜顆粒的加熱干燥過程中,應嚴格將和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原因是 。
(4)提取的胡蘿卜素可通過法進行鑒定,在鑒定過程中需要用 進行對照。
(5)一般情況下,提取胡蘿卜素時,提取效率與原料顆粒的大小成 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