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2  8  12  14  18  20  24  26  28  29  30  32  33  34  36  38  42  44  48  50  54  60  62  68  72  74  78  84  90  92  98  102  104  110  114  120  128  3002 

高中語文復習第二輪(文言文之詞類活用)

教學要點: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

1.名詞作狀語。

2.名詞作動詞。

3.名詞意動用法。

4.名詞使動用法。

5.動詞作名詞。

6.動詞使動用法。

7.動詞為動用法。

8.形容詞作名詞。

9.形容詞作動詞。

10.     形容詞使動用法。

11.     形容詞意動用法。

12.     數詞活用。

教學內容: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①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當奴隸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螅~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國賊戾之士哉  仇:報復

⑤大喜,籠歸,舉家慶賀  籠:用籠子裝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日將暮,取兒稿葬  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縉紳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君子病無能焉  病:以……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獲、心得

③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鉤黨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  夭、。菏埂瓘澢,使……生病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fā)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哀:為……哀嘆

八.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據?函之固  固:堅固的地勢

②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

⑤險以遠,則至者少    “險”“遠”:險峻、距離遠的地方

⑥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遠近”:天下的人

⑦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高:高處

九.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②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  窮:揭穿

③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美:贊美

④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   多:推崇,贊許

十.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為奇貨  昂:使……高昂

④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十一.            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赫J為……小

②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③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④貴貨而易土  易:認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為憂患

十二.            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六王畢,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統一的意思。

①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一:全、滿

②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專一

③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貳:背離

④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不忠誠

試題詳情

銅梁一中2003級高考文言文復習設計

銅梁一中  李明勇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 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義

現代社會的交際,聽說讀寫都不用文言,(除臺灣寫應用文還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對文言是“聽不到,說不出,讀不懂,寫不了”,那么高考為什么還要考文言文呢?

其實高考考綱的制定是由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決定的。大綱對中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方面有明確規(guī)定,認為“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保ㄒ私躺缯n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語)其依據在于:

1、 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

2、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現代漢語水平,提高語文修養(yǎng)。

⑴、從漢字的發(fā)展方面看,辨析現代漢語的語素要有古漢語的修養(yǎng)。

⑵、從篇章方面看,多讀優(yōu)秀的文言作品,它那嚴謹的布局、簡潔的行文對提高現代文寫作水平有幫助。

⑶、從文學鑒賞方面看,要了解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態(tài),非有中國古典文學修養(yǎng)不可。

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內容

在進行高考文言文條塊復習前,教師務必要抽出一堂課時間整體講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歷年高考相關情況,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復習積極性,又能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總要求: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根據2002年版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

<一>、 淺易的標準:

1、詞匯:以文言常用詞、次常用詞為主。

2、語法結構:采用常見的文言句式。

3、體裁:敘事為主、寫景、抒情、說明及一般的說理文次之,并非專門性較強的學術著作。

4、內容:同古文化背景知識聯系松散,少用典故。

5、風格: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比如去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部分完全遵照(考試說明)的精神,選取了《三國志?魏書?胡質傳》裴松之注引孫盛的《晉陽秋》一書中關于胡威的一段文字。(1)開頭處加上了“胡質之子”四個字,使之符合傳記文的一般格式,(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選文沒有生僻難解的詞語,沒有文言虛詞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沒有難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專門術語。除此之外,(3)從選文整體風格上看,《三國志》屬于正史,這篇閱讀材料屬于較為典范的文言文的作品。因而可以認為,對于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來說,有關胡威的這一段文字確為淺顯形式的文言文。

劉國正先生曾舉出了四部書作為淺易文言文的代表,它們分別是:《孟子》、《史記》的傳記部分、《夢溪筆談》、《聊齋志異》。

<二>、分要求:

1.理解(這在語文能力層級上屬于B級,考查理解能力)

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C

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文言試題中體現對分析綜合的題目一般兩道,分值6分,應該下大功夫,在全面閱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不過在這塊內容上授課難度大,尤其是年青教師往往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少。

3.鑒賞評價 E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試題詳情

第二課時  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嗎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同學理解“不太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并不是不可能,只不過是發(fā)生的機會很小,鼓勵同學在前進的道路上,即使有一些事件發(fā)生的機會很小,也要努力爭取,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

2.使學生會分析事件可能性的大小,運用可能性的大小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不太可能與不可能的關系。

難點:可能性太小的簡單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練習第201頁練習。

2.做“擲骰子”的游戲,上、下桌四位同學分成一組,每組準備三粒骰子,一位同學一次同時擲三粒骰子,兩位同學監(jiān)督,另一位同學用“正”字法記錄,如果擲出的三個全是“6”,記在第一欄中,不全是“6”的記在第二欄中。每位同學擲10次,四位同學輪流擲,一組共擲40次。

三個骰子點數

三個全是“6”

不全是“6”

出現次數

 

 

問(1)結果中哪一個出現的頻數多?

  (2)你小組中有人擲出三個“6”嗎?整個班有嗎?

二、新課

問題1.有的組沒有出現三個“6”,或者全班都沒有三個“6”,是不是說這件事不可能發(fā)生?

一次擲出三個全是“6”的小組,祝賀你。沒有擲出三個“6”的組,也不要氣餒。這并不是說不可能,而是這件事發(fā)生的機會太小了。一個6應是1/6次機會,三個全是“6”則應是1/6×6×6次機會,一千次之中只有4次多的機會。但是這千分之四多一點也是一個機會,并不是不可能發(fā)生,只能說是不太可能發(fā)生。

問題2.請同學各舉一個不可能和不太可能的事例。

象31選7的體育彩票中,要中特等獎的機會是太小了,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能說是不太可能。

我們年青一代,將來長大了一定要接班的,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要發(fā)現新規(guī)律,創(chuàng)造新產品,需要經歷過幾千次、幾萬次的試驗,經歷過幾千萬次的失敗,才取得成功。我們年青人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爭取。

當然也有一種現象,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并不一定是“必然”會發(fā)生的。

問題3.回憶上一節(jié)課作業(yè)中:“一項廣告聲稱:本次抽獎活動的中獎率為20?,其中一等獎的中獎率為1?,小明看到廣告后想,20?=1/5,那么我抽5張就會有一張中獎,抽100張就會有一張中一等獎!蹦銓π∶鞯南敕ㄓ泻慰捶?

讓同學各抒己見后,這是用可能性大小來分析問題,即若此獎券有10萬張,那么100張中有一等獎的可能性就小了,小明的夢想就不太可能實現了。

范例分析:

例1.            如果某地天氣預報稱:明天降雨的可能性為30?,后天降雨的餓可能性為70?,估計一下該地區(qū)居民哪天出門帶雨具較多?

解:因為后天降雨的可能性為70?,大于明天降雨的可能性30?,所以該地區(qū)居民后天出門帶雨具較多。

例2.有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轉盤,上面有四種顏色,其中紅色占2/5,黃色占3/10,綠色占1/5,藍色占1/10。自由轉動轉盤,當轉盤停止轉動時,指針落在什么顏色區(qū)域的可能性最大?不太可能落在哪種顏色上?

解:因為紅色占2/5=4/10,綠色占1/5=2/10,藍色占1/10,黃色占3/10,

4/10?3/10?2/10?1/10。所以指針落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最大,不太可能落在藍色區(qū)域上。

三、課堂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嗎?試舉例說明:

(1)如果一件事發(fā)生的機會只有十萬分之一,那么它就不可能發(fā)生。

(2)如果一件事發(fā)生的機會達到99.9?,那么它就必然發(fā)生。

2.一個袋子中裝有8個紅球,4個白球,2個藍球,每個球除顏色之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大?

四、課堂小結

1.不太可能與不可能的關系;

2.分析可能性的大;

3.利用可能性的大小解決一些問題。

五、作業(yè)

課本第202頁習題5.3的2.(3)、(4)。

 

 

 

 

試題詳情

分式的概念

教學目標:

1、能用3表示現實情境中的數據關系,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確分式與整式的區(qū)別。

3、理解并掌握 識別分式是否有意義,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方法。

4、滲透類比思想、數式通性的思想,滲透變化與發(fā)展、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點:分式的概念

難點:能求出分式有無意義、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條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有關沙塵暴及植樹造林的圖片,提出防沙治沙時所遇到的數學問題。

出示題目:做一做

(1)某人騎摩托車4小時走了s千米,摩托車的速度為              千米/時。

(2)某人用電腦錄入漢字文稿的效率相當于手抄得3倍,設他手抄的速度為a字/小時,則電腦錄入的速度為          字/小時,他用電腦錄入2000字文稿需用                  小時。

(3)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為                   度。

(4)文林書店庫存一批圖書,其中一種圖書的原價是每冊a元,現降價x元銷售,當這種圖書的庫存全部售出時,其銷售額為b元。降價銷售開始時,文林書店這種圖書的庫存量是                冊

答案:(1)              (2)      (3)  3a              (4)

二、新課

將所列的下列代數式             ,      , 3a ,       ,      ,      ,

可以怎樣分類?

答案:(1)             ,        ,          ,         ,         

  (2) 3a       

2、分式的概念:

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 分子    ,B叫做分式的 分母         。

問題:判斷下列代數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整式:         ,      ,

分式:    ,        ,

小結:分母中含有字母是辨別分式的依據。

3、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如果一個式子是分式,我們如何求出它的值呢?請?zhí)钕卤?/p>

a

-2

-1

0

1

2

 

 

 

 

 

 

 

 

 

 

沒填的空是因為分式無意義。

例1.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2)            (3)

解:(1)由分母2x = 0 ,得x = 0 。所以當x ≠ 0  時,分式          有意義。

(21)由分母x -1 = 0 ,得x = 1 。所以當x ≠ 1  時,分式          有意義

(1)由分母        ,得x = ±3 。所以當x ≠±3  時,分式          有意義

小結: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為 0 ;分式無意義的條件:分母為 0

4、分式值為0 的條件。

例2、當x取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

(1)           (2)

解:由分子x+2=0,得x=-2。而當x=-2時,分母2x-5= -4-5≠0,所以,當x≠ - 2時分式                有意義。

(2)由分子           ,得x = ±2  ,當x= 2時,分母2x+4=4+4≠0

當x=-2時,分母2x+4= -4+4=0

所以當x =2時,分式         為0  。

小結:分式值為0的條件:分子為0 ,分母不為0 。

三、小測驗。

1、(1)式子         中,因含有字母x ,故叫做分式    (    )

(2)式子      叫做分式   (   )

2、在3a ,     ,       ,        ,        中,分式有          個。

3、(1)當 x          時,分式           有意義。

(2)當 x          時,分式           無意義。

(3)當 x          時,分式           得值為0 。

(4)已知當x=5時,分式         的值為0 ,則k            .

 四、小結及作業(yè)

1、

形式

 

分母必須含有字母

概念

    <rp id="vfdmd"></rp>

    分式

     

                        

    2、作業(yè):P61 習題 T 1. 2. 3

    試題詳情

     

    教師姓名­­    chenszhi            200533

    課  題

    2.2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1

    教重

    學點

    目難

    標點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會認由三線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過程,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

    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教學重點:會認各種圖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

              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教學難點:判斷兩直線平行的說理過程

    教學

    模式

    方法

    實踐法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修改補充

    教學過程:

    一、             課前復習: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            

    (2)在同一平面內,           兩條直線的是平行線

    二、             創(chuàng)設情景:

    如書中彩圖,裝修工人正在向墻上釘木條,如果木條b與墻壁邊緣垂直,那么木條a與墻壁邊緣所夾的角為多少度時才能使木條a與木條b

    三、         新課:

    做一做

    學生動手操作移動活動木條,完成書中的做一做內容。

     

     

     

     

     

    合作交流

    (1)       改變圖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與∠2的大小滿足什么關系時,木條a與木條b平行?小組內交流。

    (2)       你發(fā)現了∠1和∠2在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由∠1與∠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

     

     

     

     

     

     

     

     

     

     

     

     

     

     

     

    (1)       滿足∠1=∠2時,木條a與木條b平行。

    (2)   它們的位置相同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修改補充

    直線AB與CD相交(或者說兩條直線AB與CD被第三條直線l所截),∠1與∠2分別在直線CD、AB的上方,且在直線l的右側,像這樣具有相同位置的一對角稱為同位角。

     

    練習:如圖,哪些是同位角?

     

     

     

     

     

     

     

     

    探索新知

    1、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

    (1)提出新問題:如果只有a、b兩條直線,如何判斷它們是否平行?由于前面已經復習了平行公理的推論,因為估計學生會說“再作一條直線c,讓c//a,再看c是否平行于b就行了”。而后再以“如何作c,使它與a平行?作出c后,又如何判斷c是否與b平行”追問,使學生意識到剛才的回答似是而非、需要找新的方法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能否由平行線的畫法找到判斷兩直線平行的條件,并讓學生過已知直線a外一點pa的平行線b,而后作以下演示:

     

    2、進行觀察比較,得出初步結論

    由剛才的演示發(fā)現:畫平行線仍借助了第三條直線,但是要用與a、b都相交的第三線,根據“三線八角”的名稱,在畫平行線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保證了同位的兩個角都是45°或60°,……因此,得出“猜想”: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兩直線平行。

    3、幾何畫板動畫演示兩直線平行的條件――同位角相等

     

     

     

     

     

     

     

     

    如圖∠1與∠7、∠5與∠3、∠2與∠6、∠4與∠8都是同位角      

     

     

     

     

     

     

     

     

     

     

     

     

     

     

     

     

    GH∥CD

     

     

    AB∥EF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方法可能不唯一。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修改補充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例:找出下圖中互相平行的直線,并說明理由。

     

     

     

     

     

    6、隨堂練習

    你能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

    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兩直線平行的條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別注意數形結合。

     

     

     

     

     

     

     

    GH∥CD

     

     

    AB∥EF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方法可能不唯一。

     

     

     

     

     

     

     

     

    方法可能不唯一,如分別折出兩條與紙的邊緣垂直的線,所得的折痕。

     

    板書設計:            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

    同位角的概念                                          兩直線平行的條件:

                                                           

    兩直線平行的條件――同位角相等

     

     

     

    作業(yè)設計:作業(yè):第55頁習題1、2題

     

    教學反思:作業(yè):第55頁習題1、2題

     

     

    試題詳情

    25.1簡單的隨機抽樣 說課稿

    大連市 沙河口區(qū) 第三十一中學 鄭洪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學生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進一步體會概率的意義,能計算簡單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領域的聯系,使學生體會統計與概率對制定決策的重要作用;應注重使學生從事數據處理的全過程,根據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應注重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概率的意義;應加強統計與概率之間的聯系。

    2、教學內容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四節(jié):簡單隨機抽樣、用樣本估計總體、概率的涵義、概率的預測。前兩節(jié)屬于統計范疇,后兩節(jié)屬于概率范疇。本節(jié)主要讓學生知道抽樣調查是了解總體情況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感受隨機抽樣方法的科學性。本節(jié)是后幾節(jié)學習的基礎。只有學會了收集數據才能進行分析數據,才可以用樣本去估計總體。

    二、學情分析

    在前兩年,我們已經介紹過普查和抽樣調查,學生對普查和抽樣調查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已經初步體會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樣調查的必要性。經歷了抽樣調查的過程而沒有明確具體的方法及步驟,只停留在感官的認識上,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本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對統計部分的螺旋式上升的安排已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本節(jié)采用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引課,并且在課堂上安排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知識與技能:感受抽樣的必要性,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知道抽樣調查是了解總體情況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

    解決問題:會用簡單的隨機抽樣選取樣本,會收集、描述、分析數據,并能做出判斷,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tài)度:能積極的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體會抽樣調查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運用,培養(yǎng)學生抽樣思考問題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重點:會進行簡單的隨機抽樣

    難點:理解簡單的隨機抽樣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分析

    本節(jié)主要采用發(fā)現教學的方法,通過師生的互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當中自己發(fā)現問題探索新知,教師輔以適當的指導。

    1、引入

    看漫畫《買火柴》(小明為了給爺爺買到好用的火柴把一盒火柴都劃了試驗)通過漫畫來表現此時使用普查的荒誕性,使學生在笑過之后有所感悟,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使學生體會普查的局限性及抽樣調查的必要性。

    附圖

     

    2、知識點設計

    觀看雙色球彩票開獎實況,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對隨機性及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個感官的認識,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己去思考隨機性及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特性;邀請每一個學生參加抽獎過程,更好的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

    3、例題習題的設計

    例題是讓學生在100個學生成績中用簡單的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兩個樣本,是幾個例子后給出的,學生對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已有了較好的理解,經過教師分析后,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深化重點。讓學生在完成的過程當中發(fā)現問題,而不是直接強調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注意事項,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注意事項放在例題處說,分散了難點。

    習題采取有獎問答形式,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能由此引出簡單的隨機抽樣方法,讓學生設計方案,在剛剛觀看雙色球彩票開獎實況后對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形成的感官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簡單的隨機抽樣的理解,選人過程及選題過程都是利用的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簡單的隨機抽樣的理解,突破重點和難點。習題的選取采取層層遞進式,其中有一題是回答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步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知識點,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最后一個習題是讓學生對抽樣得來的樣本進行分析,從而給出一個整體評價,讓學生明白知識識有用的,并且相互之間是有聯系的,達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

    作業(yè)是設計一個調查方案,了解本校九年級學生每天晚上的學習時間有多長?基于學生情況考慮,這個內容放在課上有一定難度,所以放在課后,而且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學習比較緊張,應注意合理安排時間,這個調查對學生有用。

    4、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使用電腦課件、大屏幕投影,使學生能看到抽獎的實況錄像,獲得感官認識。采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在做例題時發(fā)現的問題,讓學生明確簡單的隨機抽樣方法的注意事項。

    5、師生活動

    (一)活動1.

    雙色球彩票開獎實況

    每個人選四個數(從1~33中選)看誰能中獎

    (二)活動2.

    運氣+實力=超級大獎

    (1)全班選5人參加活動,怎樣才公平?

    (2)五人通過摸球選題,(四個黃色一個白色的,白色為一等獎,黃色為二等獎)答對即中獎;座位上人答對獲參與獎。

    (三)活動3。

    計算器產生隨機數

    下面是某年級100名學生的考試成績,它們已經按照學號順序排列如下(每行有10個數據):

    97,92,89,86,93,73,74,72,60,98

    92,83,89,93,72,77,79,75,80,93

    81,88,74,87,92,88,75,92,89,82

    93,84,87,90,88,90,80,89,82,78

    90,78,86,90,83,73,75,67,76,55

    88,78,82,77,87,75,84,70,80,66

    95,68,80,70,78,71,80,65,82,83

    90,70,82,85,96,70,73,86,87,81

    60,64,62,81,69,63,66,63,64,53

    61,72,66,80,90,93,87,60,82,85

    (1)       抽取含有5個個體的樣本

    (2)       抽取含有20個個體的樣本

    (四)活動4。

    分析數據

    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收集數據,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對這一年級100名學生成績加以評價

    (五)活動5.

    拓展延伸: 隨機抽樣的幾種常用方法介紹。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五、教學評價

    知識點最好有學生總結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適當引導,如果還不能總結好,教師可干脆給出相關定義,在后面活動中進一步強調。在回答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步驟時,對學生所給答案要充分給以肯定,鼓勵學生進一步簡化并完善,如果還達不到要求,教師可連同學生一起回憶整個過程。盡量還是讓學生總結。

    本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安排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索新知;注重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社會的聯系,使學生在玩中學;并安排了所學知識應用部分,使學生感受學習的必要性與實用性;知識拓展部分拓寬了學生視野。

     

    試題詳情

    6.1從實際問題到方程  說課稿

    大連市沙河口區(qū)第三十一中學  鄭洪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學生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含的關系和規(guī)律,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注重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應加強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內容的聯系。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有理數和整式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它是初等數學的一項基本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學習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是中學階段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開端,也是讓學生體會數學價值觀,增強學數學、用數學意識的重要題材。教材中滲透的數學建模思想和類比、化歸、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都是學生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必備的數學修養(yǎng)與素質。

    2、教學內容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1)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2)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實踐與探索。教材注重了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和體會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并回到世界問題中解釋和檢驗的過程。這是初等數學的基本運算工具,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載體。教材從實例出發(fā),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概念,討論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應用,注重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對簡單方程有所認識,要注重聯系實際,淡化概念教學。本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課上盡量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嘗試,不多作展開,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解的過程,盡量讓學生試一試,并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用來檢驗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知識與技能:能辨別出方程,能判斷一個數值是否是某個方程的解。

    2.過程與方法:以求解一個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經歷實踐、思考、探索、

    討論、交等活動,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用方程進行描述,初步體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學習活動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方法。

    重點:會根據問題列方程

    難點:理解方程的解

    試題詳情

    第三單元  二次函數

     

    一、教 法 建 議

     

    拋磚引玉

     

        教學應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出二次函數,進而總結出二次函數定義:(a,b,c為常數,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數.它是從實踐中來,上升為理論的方法,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到真實貼切,易于接受.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列表,動手畫出二次函數y=x2,y=-x2的圖象,總結出其性質,圖象的形狀――拋物線.以二次函數y=ax2為基礎,以具體實例研究,然后由兩個特殊型過渡到一般型的二次函數.要始終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孕育在教學中,把配方法交給學生,待定系數法確定二次函數解析式展現給同學們,再通過描點畫出二次函數的圖象,結合圖象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圖象的平移規(guī)律.圖象是軸對稱圖形,并由二次函數的一般形式,通過配方寫成頂點式的形式;結合二次方程的有關知識,由一般式可寫成截距式的形式.三種形式實質是一致的,各有千秋,要向學生揭示各種形式的特點[如知其拋物線過三點時,可選用一般式求解;知其圖象與x軸有交點時,可選用截距式求解],以例在求函數解析式時靈活運用.

        在教學中,要始終貫徹數形結合法、歸納法、演繹法、配方法、待定系數法.要求動手畫圖,動腦思考,精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方法.

     

    批點迷津

     

        二次函數這一內容,必須牢記數形結合法進行思維,知其三點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如何結合代數、幾何、銳角三角函數及生活實際等找到這三點,是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的關鍵所在,要根據其性質、平移規(guī)律等進行思維,精心觀察,數形結合,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并根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畫出圖象.一般地說,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那么x取值范圍必須是實數.若x的取值范圍在某一區(qū)間,則所畫圖象只是拋物線的一部分.根據實際問題,有時是整數點.總之,要根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具體畫出圖象.

        在本單元,除抓住“數形結合法”這根主線,對動靜的互相轉化的辯證關系也要把握適時.

     

    二、學 海 導 航

     

    思維基礎

     

    (一)1.二次函數的圖象的開口方向是向      ,頂點從標是            ,對稱軸是         

    2.拋物線的頂點在x軸上,則m的值等于            .

    3.如果把第一條拋物線向上平移個單位(a>0),再向左平移個單位,就得到第二條拋物線,已知第一條拋物線過點(0,4),則第一條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是  

                 .

        (二)1.如圖代13-3-1所示二次函數的圖象,則有(    )

              圖代13-3-1                                    圖代13-3-2

          A.a+b+c<0         B.a+b+c=0        C.a+b+c>0        D.a+b+c的符號不定

        2.如圖1-3-2是拋物線的圖象,則下列完全符合條件的是(    )

          A.a<0,b<0,c>0,b2<4ac       B.a<0,b>0,c<0,b2<4ac

          C.a<0,b>0,c>0,b2>4ac       D.a>0,b<0,c<0,b2>4ac

    3.已知拋物線的對稱軸為x=1,與x軸、y軸的三個交點構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6,且與y軸的交點到原點的距離為3,則此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    )

      A.或

      B.或

      C.或

      D.或

     

    學法指要

     

    例  在直角坐標系中,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點C,其中點A在點B的左邊,若∠ACB=90°,.

    (1)求點C的坐標及這個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試設計兩種方案,作一條與y軸不生命,與△ABC的兩邊相交的直線,使截得的

    三角形與△ABC相似,并且面積是△AOC面積的四分之一.

    【思考】  (第一問)1.坐標軸上點的坐標有何特點?2.如何求拋物線與y軸的交

    點坐標?3.如何設出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坐標?4.線段與坐標之間有何種關系?你會用坐標表示線段嗎?

    【思路分析】  本例必須準確設出A,B兩點坐標,再求出C點坐標,并會用它們表

    示線段的長,將代數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再由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相互轉化,相互轉化,水到渠成.

    解:(1)依題意,設A(a,0),B(,0)其中a<0, β>0,則a,β是方程

     

    ∴                            AOC∽△COB。

    把A(-4,0)代入①,得

    解這個方程得n=2.

    ∴所求的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

    現在來解答第二問。

    【思考】這第二問所要求作的三角形應具備什么條件?什么樣的三角形與△ABC相似?在什么條件下可以討論兩個三角形面積的比?在一個圖形上作一和直線,需要確定什么?△ABC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

    【思路分析】①所求的三角形與△ABC相似;②所求的三角形面積=

    所求三角形若與△ABC相似,要具備有“兩角對應相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三邊對應成比例”等判定兩三角形相似的條件。

    在兩三角形相似的條件下,“兩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的平方”,即找相似比等于1:2.

    在一個圖形上,截得一個三角形,需要作一條直線,作一條直線應在圖形上確定兩個點,且這條直線不能與y軸重合。

    分析至此問題十分明確,即在△ABC的兩邊上找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兩點作一條直線。

    再來分析△ABC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猜測它是直角三角形最為理想。

    從第一問得知的條件A(-4,0)B(1,0),C(0,-2)可用勾股定理推出,△ABC確是直角三角形。

    這樣△ABC∽△CAO∽△BCO,且為作符合條件的直線提供了條件。下邊分述作符合條件直線的方案。

    方案1:依據“三角形兩邊中點的連線,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其相似比是1:2,面積的比為1:4。

    作法:取AO的中點D,過D作D D¢∥OC,

    ∴D¢是AC的中點。

    ∴          AD:AO=1:2,

    即         △AD¢D=.

           △AD¢D∽△ACO∽△ABC.

    圖代13-3-3

    ∴DD¢是所求作的直線,AD¢D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方案2:利用∠C作一個△BCF  △COB。

    作法:在CA上截取CE,使CE=CO=2,在CB上截取CF,使CF=BO=1,連結EF,則△BCF即為所求,如圖代13-3-4所示。請讀者證明。

                  圖代13-3-4                                  圖代13-3-5

    方案3:在AC上截取AG,使AG=CO=2,在AB上截取AH,使AH=BC=,連結GH,則△AGH為所求,如圖代13-3-5所示,請讀者去證明。

    方案4:在CA上截取CM,使CM=BO=1,在CB上截取CN,使CN=CO=2,連結MN,則△CMN為所求,如圖代13-3-6所示,請讀者去證明。

              圖代13-3-6                                      圖代13-3-7

    方案5:在BA上截取BP,使BP=BC=,在BC上截取BQ,使BQ=BO=1,連結PQ,則△BPQ為所示,如圖代13-3-7所示。請讀者去證明。

    思維體操

    例  一運動員推鉛球,鉛球剛出手時離地面米,鉛球落地點距離鉛球剛出手時

    相應地面上的點10米,鉛球運行中最高點離地面3米,已知鉛球走過的路線是拋物線.求這個拋物線的解析式.

    圖代13-3-8

    如圖,結合題意,知拋物線過,用一般式:

    解之,于是有

    解方程組,得

    ;

    .

    ∴所求拋物線解析式為

    或.

    ∵,這時,拋物線的最高點(-20,3)不在運動員與鉛球落地之間,不合題意,舍去.

    ∴所求拋物線解析式為

    (0≤x≤10).

    【擴散2】  仿擴散1知拋物線過.因B為頂點,所以利用頂點式最宜,于是可設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又其圖象過A,C兩點,則

    解方程組,得

    .

    ∵拋物線最高點(-20,3)不在運動員和鉛球之間,不合題意,∴舍去.

    故所求拋物線的解析式是(0≤x≤10).

    【擴散3】  拋物線與x軸交于兩點,即D(x,0),C(10,0),聯想截距式解之.

    于是設拋物線解析式為,

    其圖象又過A,C兩點,則有

    ,∴.

    又                   

                           ,

    ∴                     .                   ②

    ①②聯立解方程組,得

    .

    但不合題意,舍去.

    故所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為(0≤x≤10).

    【擴散4】  由拋物線對稱性,設對稱點,B(m,3),又C(10,0),應用一般式可獲解.

    設拋物線,則可得

    解這個方程組,得

    .

    ∵(m,3)在第一象限,∴m>0.

    ∴m=-20(舍去),∴m=4.

    進而求得:                   

    故所求拋物線解析式是:(0≤x≤10).

    【擴散5】  如圖,這是某空防部隊進行射擊訓練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示意圖,在地面O,A兩個觀測點測得空中固定目標C的仰角分別為α和β,OA=1千米,tgα=,tgβ=,位于O點正上方千米D點處的直升飛機向目標C發(fā)射防空導彈,該導彈運行達到距地面最大高度3千米時,相應的水平距離為4千米(即圖中的E點).

    (1)若導彈運行軌道為一拋物線,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說明按(1)中軌道運行的導彈能否擊中目標C的理由.

    【思路分析】

    ①本例應用擴散1~4思路均可,尤以擴散2應用頂點式最佳,讀者可仿擴散2求得拋

    物線解析式為:(0≤x≤10).

    ②過點C作CB⊥Ox,垂足為B,然后解Rt△OBC和Rt△ABC,可求得點在拋

    物線上,因此可擊中目標C(請讀者自己寫出完整解答過程).

    【擴散6】  有一拋物線形的立交橋拱,這個橋拱的最大高度為16m,跨度為40m,現

    把它的圖形放在坐標系里(如圖所示),若在離跨度中心M點5m處垂直豎直一鐵柱支撐拱頂,這鐵柱應取多長?

    圖代13-3-9

    【思路分析】  本例仿擴散2可設拋物線解析式為(0≤x≤40),

    又拋物線過原點,進而求得,在距離M點5m處,即它們的橫坐標是x1=15或x2=25,分別代入拋物線解析式,求得y1=y2=15.所以鐵柱應取15m長.

    【評析】  由擴散1~6,拋物線應用從體育方面,擴散到軍事,涉及現代科技、導彈、

    直升飛機等.進而又擴散到橋梁建筑,涉及到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告訴同學們,必須學好課本知識,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要.

    圖代13-3-10

    本例的解題思路擴散,把頂點式、一般式、截距式、拋物線的對稱性都進行了展示,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迅速進行決策,選設不同的解析式,達到求解的目的.

     

    三、智 能 顯 示

     

    心中有數

     

    二次函數的知識,是初中三年級數學的重點內容.在解有關二次函數的問題時,應用待

    定系數法和方程、方程組的知識,用到數形結合、觀察、想象的思想方法,應當深入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

     

    動手動腦

     

    1.某商人如果將進貨價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時,每天可銷售100件,現在采

    用提高售出價,減少進貨量的辦法增加利潤,已知這種商品每件提高1元,其銷售量就要減少10件,問他將售出價定為多少元時,才能使每天所賺利潤為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潤?

    2.已知拋物線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C點,若

    △ABC是等腰三角形,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3.已知拋物線.

    (1)求證:不論m取何值,拋物線與x軸必有兩個交點,并且有一個交點是A(2,0).

    (2)設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B,AB的長為d,求d與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3)當d=10,P(a,b)為拋物線上一點.

    ①當△ABP是直角三角形時,求b的值;

    ②當△APB是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時,分別寫出b的范圍(不要求寫出解答過程).

     

    創(chuàng)新園地

     

    例  如圖,有一模型拱門,其拱門的徒刑為拋物線的一部分(該拋物線為二次函數

    的圖形),拱門寬AB=20cm,拱門高PO為8cm,已知小明的玩具車寬為12cm,車高hcm,就能順利通過這拱門,那么滿足這個條件h的最大整數為             .

    提示:本例沒有告知拱門所在坐標,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建立直角坐標系后求解.

    圖代13-3-11

     

    試題詳情

    《切線的性質》的引入

    建議思考的問題:

    如何處理好課本的知識點,才更利于學生掌握?

    學生會選擇正確的性質定理去證明一些簡單的幾何例題嗎?

    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浙教版)第二冊。

    課堂實錄:

    背景:一年前,我在某市屬普通中學教學公開周中聽了一堂初三數學《切線的性質》的公開課,據事后了解,開課的班組屬普通班,整體成績一般,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上與數學教務中教案一致。以學生為主體,采取一問一答得結論,背誦以后再應用模式,但一堂課聽下來,總感到在切線的性質的引入的環(huán)節(jié)上還有一點不大到位。那么究竟存在著什么問題呢?下面我就結合課例來作一個分析。

    課堂實錄:

    (一)   引入

    [師]: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那么是哪三種位置關系呢?設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d,那么這三種位置關系與d與的關系是什么?

    [點評]:采用這種方法復習的目的是已達到,可是引入新課未免平淡,針對性也不強。

    [生]:直線l與圓o相交 d<r;直線l與圓o相離 d>r;直線l與圓o相切 d=r

    (學齊聲回答,看來這個問題難度較低,不至于引人入勝。)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看圖6-8,我提幾個問題。如果AT切O于A,那么半徑OA有什么關系?過點A的直線AT的垂線一定過圓心嗎?過圓心引AT的垂線一定過切點A嗎?從而引出課題(板書節(jié))請同學分組討論,并回答。

    (學生中少有討論,大多數同學感到茫然)

    [師]:有誰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比一比,賽一賽?(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學生回答)

    [點評]:顯然這幾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比較起來難度有較大的提高。梯度過于明顯。最后教師采取了點名的方法叫了三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回答出了垂直過圓心、過切點。新課的引入在這里,教師已陷入被動與學互動變成了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秀場,何來比一比,賽一賽?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非常正確,你們真棒!

    [點評]:對學生的回答用贊賞語言,適時地進行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1、大家抬頭黑板,聽聽我的分析:由直線L和O相切可推半徑OA與OA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因此它們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由學生集體回答)

    2、思考下列問題:過圓心垂直于切線的直線(OA)

                     過切點的半徑

                     過切點與切線垂直的直線

    這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點評]:為什要聽老師析呢:分析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理解了呢?思考的這三個問問題都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至于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有什么應用意義,在引入切線的三條性質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上是還有改變目前的這種“八股”模式?

    課后分析與思考:《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參加特定數學活動,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驗”!敖處煈ぐl(fā)學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等”。“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該意識到隨著新一輪課和改革的推論,針對老教材,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這堂課的引入是否可以這樣的。教師設計:

    [復習作圖題]:已知圓及圓上一點,怎樣過該點作圓的切線。

    已知一直線及直線上一點,作一半徑等于定長的圓與該直線相切于該點。

    [提出新問題]:1、已知O與直線L相切,怎樣確定切點?

    2、已知L1、L2分別與圓相切于點A、B,怎樣確定圓心O的位置?

    [學生小組討論]:學生以固定的小組模式為單位,要求把各自作法先畫在紙上,然后組織校對交流,最后匯總,推舉代表發(fā)言。匯總后發(fā)現結果不謀而合,而兩結論恰好是切線性質1、3。

    [再次提出問題]:“圓的切線垂直于半徑”這句話對嗎?如果正確,說出理由。如果不正確,請將其改進。

    [學生討論]:歸納出切線性質2。

    [師]:知識的呈現可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作圖、判斷、討論,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師自評:通過三個問題的解決得出了切線三個性質,給了學生三個初步經驗。那么在后面三性質的應用的銜接可能會更自然些。更利于學生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中判斷是切點尚未確定,或是圓心尚未確定,還是垂直關系尚未確定然后選擇合適的性質去確定它。

    總之,新知識的引入是否貼合主題,是否吸引學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應注意把握開展探究教學。這是適合于需求,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式,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不斷探索、完善。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label id="vfdmd"></l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