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名學生進行實驗以研究重金屬P對某種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整個實驗采用同一溫度和酶濃度.結果如圖所示:
(1)在實驗中,除溫度和酶濃度外,還需要維持pH恒定.
(2)解釋A點以后為什么曲線不再上升.酶已經(jīng)被底物所飽和.
(3)解釋為什么加入重金屬P以后曲線下降.重金屬P可能使酶蛋白變性
(4)如果將重金屬P的濃度增加到5mM,酶促反應速率將會怎樣變化?在如圖中用曲線表示你的答案.
(5)在酶+P(3mM)的實驗中,如果將溫度升高5℃,酶促反應速率將會怎樣變化在上圖中用曲線表示你的答案.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極少數(shù)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
3、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溫度、pH、底物濃度和酶濃度.
①溫度(pH)能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強,酶促反應速率加快;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酶促反應速率最快;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應速率減慢.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
②底物濃度能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底物濃度的升高,酶促反應速率逐漸加快,但由于酶濃度的限制,酶促反應速率達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
③酶濃度能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在底物充足時,隨著酶濃度的升高,酶促反應速率逐漸加快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解答 解:(1)該實驗是研究重金屬P對某種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實驗,實驗中的自變量是重金屬P的有無,除了自變量不同外,實驗中的溫度、酶濃度和pH等無關變量應維持恒定且適宜.
(2)題圖曲線是酶促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A點前(只有酶)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加酶促反應速率升高,A點以后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加酶促反應不再升高,說明A點以后酶已經(jīng)被底物所飽和.
(3)重金屬P可能使酶蛋白變性,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導致題圖(酶促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在加入重金屬P以后曲線下降.
(4)由題圖中的數(shù)據(jù)知,原來重金屬P的濃度是3mM,如果將重金屬P的濃度增加到5mM,酶的功能活性降低更快,酶促反應速率更低,其酶促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較重金屬P的濃度是3mM時的低(曲線如圖所示).
(5)在酶+P(3mM)的實驗中,如果將溫度升高5℃(原來酶所處的溫度未知),酶的活性可能會升高、酶促反應速率升高,酶促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較溫度升高5℃前的高(曲線如圖所示);另一種情況,如果將溫度升高5℃(原來酶所處的溫度未知),酶的活性可能會降低、酶促反應速率降低,酶促反應速率隨著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較溫度升高5℃前的低(曲線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
(1)pH
(2)酶已經(jīng)被底物所飽和
(3)重金屬P可能使酶蛋白變性
(4)
(5)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識記酶的特性,明確外界條件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圖1是有氧呼吸過程圖解,請依圖回答:

(1)依次寫出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質名稱:①:丙酮酸  ③:二氧化碳.
(2)圖中④⑤⑥代表釋放的能量,其中釋放最多能量的:⑥ (填序號)
(3)生成①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生成②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
圖2是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請根據(jù)圖回答:
(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葉綠體,參與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該細胞器的類囊體薄膜上.
(5)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B表示:暗反應階段.
(6)寫出圖中所示物質的名稱:③ATP;⑤糖類或葡萄糖或(CH2O);
(7)D的化學過程的名稱是三碳化合物的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白化病(由A或a控制)與某舞蹈癥(由B或b控制)都是常染色體遺傳病,有一家庭中兩種病都有患者,系譜圖如圖,請據(jù)圖回答:

(1)舞蹈癥由顯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由隱性基因控制.
(2)兩病都考慮時,2號的基因型是AaBb.
(3)如果只考慮白化病,7號攜帶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frac{2}{3}$.
(4)若13號與14號再生一個孩子,則兩病兼患的女孩可能性是$\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為人類某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6號和7號為同卵雙胞胎(即由同一個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兩個個體),8號和9號為異卵雙生(即由兩個受精卵分別發(fā)育成的個體).請據(jù)圖作答:

(1)該病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則6號的基因型是Aa,9號個體的基因型是AA或Aa.
(3)如果6號和9號個體結婚,則他們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為$\frac{1}{6}$.若他們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有病,則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為$\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為白化。ˋ-a)和色盲(B-b)兩種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請回答:

(1)寫出下列個體可能的基因型.
2AaXbY,Ⅲ9aaXbXb,Ⅲ11AAXBY或AaXBY.
(2)寫出Ⅲ10產(chǎn)生的卵細胞可能的基因型為AXB、AXb、aXB、aXb
(3)若Ⅲ8與Ⅲ11結婚,生育一個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為$\frac{1}{3}$,生育一個患白化病但色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frac{7}{24}$.
(4)若Ⅲ7與Ⅲ10結婚,生育一個健康孩子的概率為$\frac{5}{12}$.
(5)Ⅲ8與Ⅲ11以及Ⅲ7與Ⅲ10之間結婚,均屬近親婚配,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是旁系血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假設圖中的父親不攜帶致病基因,回答下列問題:(基因用A,a表示)
(1)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  上,隱性遺傳
(2)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frac{1}{4}$.
(3)該對夫婦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frac{1}{2}$.
(4)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先開展預實驗能有效控制實驗誤差
B.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和某種群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構法
C.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上清液中均含有較強的放射性
D.在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酒精發(fā)揮了兩個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計劃防疫工作,規(guī)定新生兒必須在六個月內三次接種乙肝疫苗(有效成份為乙肝病毒表面蛋白),若接種疫苗成功,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疫苗利用宿主細胞合成自身蛋白質使機體產(chǎn)生免疫反應
B.吞噬細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分解呈遞抗原并產(chǎn)生淋巴因子
C.多次注射疫苗能提高血清中特定抗體的含量
D.多次注射疫苗后漿細胞能在血液中長期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屬于黃病毒科的蟲媒病毒,2016年3-12月我國ZIKV的輸入病例數(shù)約為8-86例.病毒顆粒有包膜,包膜包覆E蛋白和M蛋白,再向內為衣殼蛋白(C蛋白),中心部位為RNA編碼區(qū)域.據(jù)相關研究顯示,ZIKV是由10794個堿基組成的單鏈RNA病毒,請回答下列問題:

(1)早期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xiàn)髙燒、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軀體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發(fā)燒原因是患者體內產(chǎn)熱大于散熱(填“大于、小于、等于”),機體產(chǎn)熱的主要器官是肝臟、肌肉.
(2)寨卡病毒C蛋白合成的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當該病毒侵入機體后,效應T細胞細胞可以使被入侵的宿主細胞裂解死亡,該細胞可以由T細胞或記憶細胞細胞增殖分化而來,該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
(3)目前,針對ZIKV的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尚未研發(fā)成功,其主要的預防措施為滅蟲和阻止蚊蟲叮咬,因此為了防止蚊子傳播病毒,人們常使用殺蟲劑,此種防治的方法屬于化學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