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重20 N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向下推物體.F與水平面成30°角,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則物體( )
A.對地面的壓力為24 N
B.所受的摩擦力為12 N
C.所受的合力為5 N
D.所受的合力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3 N的兩個分力
B.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5 N和4 N的兩個分力
C.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5 N的兩個分力
D.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兩個10 N的分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將一個已知力F分解為F1和F2,已知F=10 N,F(xiàn)1與F的夾角為37°,則F2的最小值是(sin37°=0.6,cos37°=0.8)( )
A.4 N B.6 N
C.8 N D.1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一個力F分解為兩個分力F1和F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是物體實際受到的力
B.F1和F2兩個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
C.F1和F2是物體實際受到的力
D.F是F1和F2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三段不可伸長的細繩OA、OB、OC能承受的拉力相同,它們共同懸掛一個重物,如下圖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漸增加C端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則最先斷的繩是(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一個已知力的分解中,下列情況中具有惟一一對分力的是( )
A.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B.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
C.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
D.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右圖所示(俯視圖),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質(zhì)量為1 kg的木塊,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6,在水平方向上對木塊同時施加相互垂直的兩個拉力F1、F2,已知F1=3 N,F(xiàn)2=4 N,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N/kg,則:
(1)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少?
(2)若將F2順時針轉(zhuǎn)90°,此時木塊受的合力大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條小船在河中向正東方向行駛,船上掛起一風(fēng)帆,帆受側(cè)向風(fēng)作用,風(fēng)力大小為100 N,方向為東偏南30°,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恰沿正東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繩子拉船,繩子取向與河岸垂直,求出風(fēng)力和繩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繩子拉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水平電線AB對電線桿的拉力是300 N,斜牽引索BC對電線桿的拉力是500 N,這時電線桿正好和水平地面垂直.如果電線桿自重800 N,那么電線桿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另一端系著繩套B、C(用來連接彈簧測力計).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
(1)在實驗中,如果只將細繩換成橡皮筋,其他步驟沒有改變,那么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答:________.(選填“變”或“不變”)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